人潮擁擠、動線規畫差...白晝之夜遭批「最爛的一屆」 北市府回應了

今年台北白晝之夜在昨晚登場以「士林大戲院」為主題,盼振興士林商圈,不料卻被網友批評活動人潮擁擠、動線規畫差,直呼是「最爛的一屆」,有違白晝之夜精神。文化局表示,應是疫情過後及活動品牌累積的效應。
白晝之夜2002年緣起於法國巴黎,台北從2016年響應,秉持跨夜舉辦、免費參加和公民參與3大精神,提供民眾親近藝術和這座城市的場域。今年白晝之夜四大展區分別為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展區、士林夜市展區、士林官邸公園展區及台北科學藝術園區展區,此次一夜限定活動帶動約46萬人次走入士林地區,同時網站藝術企畫也吸引近147萬人次瀏覽。
但有網友在Dcard發文批評,今年完全沒有白晝之夜的精神,整體上根本像是包裝成「士林夜市振興計畫的商業活動」,主因包括人潮擁擠、動線規畫差、作品也沒有任何指示牌,讓很多第一次參加的人印象很差。
網友認為,白晝之夜的精神在於「文化、藝術、歷史與民眾參與」,現場除了作品缺乏、動線規畫不佳外,還有民眾擠在被移開的柵欄空間進出、科教館內部指示牌缺乏嚴重、接駁車停靠站點及班次不清楚等缺點。
更有其它負面評價像是有網友說,官邸公園基本上就是「百鬼夜行」,作品也很不明顯,搞得像「萬人尋寶遊戲」。其他網友紛紛回覆,「完全同意!這屆到底發生什麼事」、「唉…這次真的超爛,好懷念2017那次,辦得最好的一屆」、「住在附近,覺得相當困擾」、「人太多品質就下降」。
文化局表示,今年白晝之夜為邀請民眾走入士林街頭,規畫四大展區,民眾非常熱情、參與踴躍,不論是開放性空間或是室內場館都出現相當多的人潮,推估應是疫情過後及活動品牌累積的效應。
至於被批評動線不佳,文化局表示,白晝之夜採分散式展場設計,帶領民眾在遊走間重新觀看認識城市各個空間角落,並透過現場工作人員、指標系統、宣傳摺頁及結合網站「數位地圖」、「自訂行程」等規畫引導民眾遊逛。同時因疫情不確定因素,今年活動整合現場與線上體驗,無法到現場的觀眾也可在線上體驗精彩活動;所有有關民眾的建議,文化局都會繼續改善精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