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老師進教室也怕!頻遭惡意挑戰 學生有意為難嗆:有能力教我們嗎?

亞錦賽/邱智呈扛開路兼陌生的中外野 所有狀況輸入腦內資料庫

蕭美琴國籍爭議 游淑慧翻出蕭14年前口述報導提「兩疑問」

男性也孕吐新手爸爸焦慮多 北市推爸爸先修班

台北市男士成長暨家庭服務中心(城男舊事心驛站)今舉辦記者會公布男性育兒觀念調查。記者潘才鉉/攝影
台北市男士成長暨家庭服務中心(城男舊事心驛站)今舉辦記者會公布男性育兒觀念調查。記者潘才鉉/攝影

台北市男士成長暨家庭服務中心(城男舊事心驛站)今舉辦記者會公布男性育兒觀念調查,不論是未婚或已婚族群,均認為生育所帶來的精神負擔偏高,與會者許爸爸更說,在太太孕期他也跟著假性懷孕,產生孕吐情況,顯見準爸爸和新手爸爸也會需要有人交流共同學習。

城男舊事心驛站將在10月初進行為期8周的男性生養焦慮探索團體,此外,明年將推出爸爸先修班、好孕氣伴侶溝通工作坊、爸爸應援團,盼協助男性從丈夫到新手爸爸的過程。

北市自105年起委託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辦理「男士成長暨家庭服務中心(城男舊事心驛站)」,為全國首創專責服務男性的社福據點。

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主任陳淑娟表示,從110年的兒童及青少年保護通報近2500件,其中男性被通報為「相對人」約近6成,但經釐清後有9%屬非保護性案件,且更高達25%至30%是親職知能不足,非有實際的暴力行為。

城男舊事心驛站主任徐耀丰表示,連續2年藉由網路調查男性的育兒現況與態度,透過「李克特氏六點量表」統計,調查發現,男性認為生育所帶來的優點,依序為「親密感連結」、「愉悅滿足和能力感」、「傳宗接代與生命延續」、「促進伴侶關係」,皆與男性願意生小孩成正相關。

調查結果也顯示,「年紀越年輕的男性認為生育所得到好處越低」,進而不願生育小孩,且40歲以下的男性族群認為,若家中有長輩能協助照顧小孩為重要的生育考量因素。總體而言,未婚、年輕族群的男性沒有生養的經驗,容易造成焦慮與擔心。

涂耀丰表示,顯見現代男性對於工作表現及經濟需求的自我期許,在成為爸爸的角色上將多了緊張與擔憂,因此明年將推出爸爸先修班、好孕氣伴侶溝通工作坊、爸爸應援團,盼協助男性從丈夫到新手爸爸的過程。

許爸爸說,他是很喜歡孩子的人,但是當初因為非預期懷孕,加上經濟不穩定,看到太太因為憂慮以淚洗面的樣子,他曾一度說出「還是要拿掉」,至今他都沒辦法理解自己怎麼會說出這樣的話,雖然後來還是堅持生下來,但在太太孕期他也跟著假性懷孕,顯見準爸爸和新手爸爸也會需要有人交流共同學習。

梁爸爸說,新手爸爸是一個新的體驗,但一般機構或團體都是提供給女性族群,此次成立這個男性相關的團體,希望可以學習到實際技術,例如教導大家怎麼帶孩子、如何調適夫妻關係的轉變,同時也希望團體可以提供抒發管道,因為育兒困難一定要跟相同處境,或是經歷過的人,彼此才能同理困境。

爸爸 生育

延伸閱讀

花蓮瑞穗富里共力圈首採混成工作坊 成教師研習新模式

有苦說不出 從「人夫」變「人父」成30多歲男性焦慮

北市議員陳政忠涉掏空宏福案 更四審再判有罪

張景嵐談戀愛竟陷「怪症」 爆料海芬懷孕「連貓都防」

相關新聞

小叔弟媳「情緒勒索」她老公合買1600萬透天厝 網勸:親人也該斷捨離

對於難相處的姑嫂或弟媳,還是盡量不要住在一起,敬而遠之爲妙。有一名大嫂在網上發文抱怨,最近小叔一直不斷地打電話來「情緒勒索」她的老公一起合買1600萬的透天厝,引發網友熱議,群喊「千萬不要啊啊啊」。

竹科黃金單身漢病逝…出現同性配偶分遺產家屬嚇傻 網:不同意也沒有用

台中五億高中生墜樓身亡案件轟動社會,引發高度關注與討論。日前有一名網友發文表示,自己的親哥哥過世後,才得知哥哥早與一位同性伴侶結婚了,引發網友熱議。

她穿比基尼海邊玩水巧遇「腹肌男同事」超尷尬 網:聞到了曖昧

日前有一名女網友在論壇Dcard上以「和部門男同事好尷尬」為題發文,她表示與好姐妹去海邊玩水,穿著清涼的比基尼巧遇男同事超尷尬,引發網友熱議。

準婆婆問她「月給姑叔多少零用錢?」 網喊:那還要嫁嗎?

結婚不僅僅是兩人的事,婆媳姑叔相處學問不小。日前有一名準媳婦發文表示,未來的婆婆問她,婚後每個月要給小姑和小叔多少的零用錢?引發網友熱議,直呼「那還要嫁嗎?」

【經典專欄復刻:《聯副電影院》】聞天祥/金馬60:細說過往,直奔未來

電影獎應如明鏡,探見彼此的優點與不足,同時映照時代。

「紅包給辛苦的媽媽」她再婚遇到暖心大姑 網直呼:不是所有的菇都毒

嫁到好尪不稀奇,能遇上對自己好的大姑,更是難得的幸運。日前有一名媳婦發文分享,自己再婚遇上兩位好姑,引發網友熱議,直呼「不是所有的菇都毒」。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