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宅做到城市美學、智慧建築 柯文哲:但沒有免治馬桶

社會住宅為台北市長柯文哲重要政策之一,柯文哲今出席居住正義在台北記者會,致詞時強調,單一方式難以解決複雜問題,因此居住正義不能只是蓋社宅,還要改變稅制及租金補貼;為讓原是鄰避設施的社宅讓社區接受,除要做到城市美學,還要打造智慧建築產業,「除免治馬桶被我否決,其他連物業管理都是最先進」。
柯文哲表示,北市府透過多元方式興建社宅,從土地取得、規畫設計、興建到營運及財務籌措等,多由市府主導辦理,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即使面對阻力及難題,北市府仍興建約2萬戶社宅,居全國之冠。北市約有12%民眾租房,興建5萬戶社宅可解決居住問題,未來將以此為目標,規畫相關政策,也可抑制高房價。
柯文哲指出,居住正義重點在於訂定長期計畫,不要幻想2、3年就解決,一開始就要訂定20年計畫,然後堅定往前進,接任市長後發現,單一方式難以解決複雜問題,居住正義除蓋社宅外,還要改變稅制及租金補貼問題。
北市以「自住輕稅、出租減稅、囤房重稅」為目標,率全國之先推動單一自住輕稅,使房屋稅稅率由1.2%降至0.6%,嘉惠約21.7萬戶。另為健全租賃市場,鼓勵民眾將房屋提供作公益出租,將房屋稅率由3.6%降至0.6%,讓房東稅負不升反降,增加出租誘因,嘉惠1.7萬戶。
柯文哲提到,北市未來15年重要計畫就是TOD跟EOD,人流代表金流,因此捷運站不應與社宅共構,而是跟商場共構,而EOD部分,北市有236所學校,未來15年約有70%的校舍須改建,加上少子化,整併也是重點之一。
柯文哲表示,當初蓋社宅時,不少市民撒冥紙、拉白布條等各種抗爭,但現在社宅蓋得像豪宅,鄰避設施變成非鄰避設施,達到城市美學,另北市也做智慧建築產業,因此社宅成本比其他縣市多3%,當初在蓋社宅時有討論到,「除了免治馬桶被我否決,其他連物業管理都是最先進的」。
柯說,未來還要出一本台北市社會住宅叢書,一旦建立SOP,這樣每年才能修正,確保社宅概念持續往前進,才不會再造成像明倫社宅設計4坪陽台,導致租金太高;社宅是北市建築產業的先鋒,如明倫社宅無現金交易、南港社宅循環建築,針對社會結構的改變,結合民間力量逐步推展居住實驗計畫,以共居實驗方案及高齡換屋方案等,持續協助不同居住需求者,讓台北市居住文化更為多元且適居。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