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故居投入3千萬修復 種能洞、紅磚屋今重新開放

台北市直轄市定古蹟「閻錫山故居」今日辦理開幕儀式,文化局表示,故居建物保留種能洞、紅磚屋,融合閻錫山在經歷各個時局變動下的個人哲學思想,極具文化資產保存價值,修復工程歷經約20年,並投入超過3000萬元的維修經費。
「閻錫山故居」2004年公告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今日辦理開幕儀式,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出席揭幕,宣告故居修復完成並重新對外開放。
1951年建成的「閻錫山故居」,是跟著國民政府來台、曾擔任行政院長的閻錫山與其舊部所建造,包括仿山西窯洞的石造屋種能洞、可以做為防空洞使用具防衛功能的紅磚屋、取中西日三式建築特長所打造的建築,融合了閻錫山在經歷各個時局變動下的個人哲學思想,極具文化資產保存價值。
蔡炳坤致詞時表示,特別感謝閻錫山昔日部屬張日明,高齡90多歲,仍悉心守護長官故居60餘年,並感謝台北市閻伯川先生紀念會聯繫促成,以及閻錫山後代家屬將故居捐贈予北市府,讓古蹟能有更完善的文化資產保存及活化。
蔡炳坤表示,於2004年公告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後,歷經約20年的修復工程;故居共分為種能洞、紅磚屋二個部分,第一期工程種能洞修復工程於2014年完成,並開放展覽,第二期工程進一步整理種能洞景觀、改善周邊擋土排水及修復紅磚屋,修復工程耗時許久,共投入超過3000萬元維修經費。
文化局表示,故居修復後,將閻錫山的起居空間規劃為五個展區,呼應其起伏跌宕的人生經歷,共展出其人生的四個不同主要時期,包括在主政山西、中樞遷台、晚年生活及哲人書房的展場配置,民眾在展覽空間穿梭的同時,也是一段大時代的時空穿越。
文化局表示,閻錫山故居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每天上午10點至下午5點,館所地址為臺北市士林區永公路245巷34弄273、277號。未來故居內也會辦理閻錫山歷史文化脈絡相關的推廣活動、講座導覽及文物展示運用,並會規劃串連草山行館、林語堂故居及中山樓等地方文化空間。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