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藝貢獻卓絕 楊蓮英、陳夏生登錄北市無形資產保存者

台北市文化局表示,文化局18日公告登錄傳統表演藝術「京劇」保存者楊蓮英及傳統工藝「繩結」保存者陳夏生,表彰兩位傳統藝師為傳承台灣傳統表演藝術及傳統工藝的卓越貢獻,並藉此鼓勵更多文化工作者投入發揚傳承台灣傳統藝術文化的行列。
文化局表示,新科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楊蓮英生於梨園世家,自1959年考進大鵬劇校第五期後,浸潤於京劇舞台超過一甲子歲月,楊蓮英由富連成科班出生的蘇盛軾指導,專攻武旦一行,為目前台灣最資深京劇武旦演員,其坐科11年基本功扎實穩健,並傳承了許多因缺少演出對手演員而近乎失傳的老戲。
文化局表示,楊蓮英除了戲曲演出功力精湛外,自1970年代起投身戲曲教學行列,秉持著將業師蘇盛軾表演技巧傳承給下一代的信念,培養許多新生代優秀武旦演員,除培養京劇演員外,也遠赴中南部為歌仔戲團授課,將武旦表演精髓融入其他傳統戲曲中。
文化局表示,楊蓮英71歲仍親自示範教學,即使有跌打損傷也照常上陣,只為將一身絕學傳授給年輕學子,對台灣傳統戲曲人才的培育及藝術傳承貢獻良多。
文化局表示,傳統工藝類保存者陳夏生早年任職故宮,受時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莊嚴帶領,投身於繩結研究近半世紀。理工背景的陳夏生,以幾何代數公式紀錄繩結編法,並從故宮古籍古物探索繩結的源流脈絡,藉由考據不同繩結的年份,讓繩結成為文物考古斷代的依據,她同時結合繩結的傳統藝術元素及金屬、漆、油彩等多元媒材,創編許多繩結作品,具高度藝術價值,為台灣繩結重要傳承者。
文化局表示,陳夏生於1970年代投入繩結教學推廣。使繩結蔚為風潮,繩結也列入國、高中家政工藝課程,並出版教學書籍紀錄。年已83歲的陳夏生認為編結可以訓練腦力,願意將繩結藝術傳承,讓台北市無形文化資產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局表示,兩位藝師經無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評估認為有保存的必要,且藝師對文資保存推廣意願甚高,符合各項登錄認定基準。公告登錄兩位藝師為台北市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後,文化局將後續辦理保存維護工作,以及授證儀式、展覽推廣等活動,讓身處都會的市民對無形文化資產有更多元的認識。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