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首例古蹟內文物調查 陳天來故居盤點近300件文物

台北市文化局為修復市定古蹟「陳天來故居」,斥資近1億元的修復工程經費,更是台北市首次替古蹟內部進行文物調查研究,以科學化手法將文物盤點列冊、攝影像建檔留存,共盤點近300件文物。文化局委託文物盤點執行團隊表示,盼能透過文物盤點研究當代工藝,並重現當時茶業商業活動的樣貌;文化局預計2022年完成清點與動工,2024年完工。
台北市市定古蹟「陳天來故居」1924年落成,過去稱為「錦記茶行」,是日治時期代表大稻埕茶產業的重要茶行,由於該建物展現1920年代台灣多元特色的近代建築風格,建材優良、細部裝修精緻,深具建築美學與工藝價值,在2006年指定為市定古蹟。
文化局表示,自2017年起至今已陸續投入755萬餘元經費,除辦理庭園圍牆緊急搶修工程外,也協助所有人擬定修復再利用計畫及古蹟本體規劃設計。
文化局表示,目前正啟動故居內文物清點調查,以科學化手法將文物盤點列冊並拍攝影像建檔留存,同時協助修復部分文物,除了系統化調查陳天來故居內收藏的各項文物外,也加深了解大稻埕茶商陳天來及其家族發展歷史文化脈絡,作為古蹟修復工程前的重要文史調查。
文化局表示,由於陳天來故居整體規模龐大,修復工程經費近1億元,古蹟內則有近300件文物需要盤點,將選擇有需求的文物先行進行修復,並評估文物合適的保存及修復地點;預計2022年完成清點與動工,2024年完工。
文化局委託文物盤點的執行團隊憙田企業有限公司表示,過去台灣的修復古蹟工程,只注意到外觀修復,卻忽略了內部文物代表的文化價值。像是霧峰林家就是台灣少數有盤點內部文物的古蹟,如今文物保存也漸漸受到重視。
憙田企業有限公司表示,此次陳天來家族文物盤點是台北市首次古蹟文物調查研究,可以看到知名匠師蓋屋、造家俱的精湛工藝,另外,由於陳家長年與南洋有商業往來,還有許多來自海外物件,例如,建物內地磚與1920年代台灣流行樣式不同,是由東南亞直接進口;而故居內所藏茶几、桌椅等文物多以印度紫檀或台灣紅檜製成,盼能透過文物盤點研究當代工藝,也可重現當時茶業商業活動的樣貌。
盤點期間陳氏家族成員輪流排班一起守護祖傳文物,並且回憶幼時生活的足跡及祖輩在大稻埕經商的往事。陳家子孫表示,盼可將陳天來家族過往風華,展現在所有市民面前。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