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究科學的台北市長柯文哲為了這件事 開始拜媽祖

一向講究科學的台北市長柯文哲也是媽祖的信徒,他今天出席「台北市國際社區慈悲關懷日暨領袖會議、台北天后宮《遇見慈悲 媽祖慈善與慈悲關懷社區》新書發表」時透露,自己原本很少拜拜,但世大運之前,連續有三個颱風襲台之前,90度轉彎,讓台灣倖免於難,「我媽說這是媽祖保佑,所以從那個時候我就開始拜媽祖。」,但該拜的要拜,也必須做好防疫工作。
每年4月6日是「台北市國際社區慈悲關懷日」,今年因COVID-19疫情延期至10月17日辦理,柯文哲表示,這本書是台灣第一本慈悲關懷社區書籍,台北市已經成立24個關懷社區,希望有更多社區加入,彼此相互學習,甚至讓社區也成為防疫的重鎮。
柯文哲以台北天后宮為例,在疫情爆發之後,率先引進紅外線檢查儀器,測試體溫,另外,積極宣導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措施。
柯文哲說,這次新冠疫情爆發,「疫情來了,但台灣只受了皮毛之傷,只能說天佑台灣。」例如,許多國家疫情嚴重,但疫情對於台灣社會干擾卻很少,對於GDP的影響很小,全國約掉了兩個多百分點,而台北只掉了一個百分點。
柯文哲表示,疫苗取得不易,估計在2022年6、7月才有可能開放邊境,「大環境不可能改變,國人必須學習及適應環境的變化。,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說,「慈悲關懷社區」以國際慈悲關懷城市憲章為本,鼓勵民眾以「同理心」互信關心,關注公共衛生、社區醫療到居家安寧善終的互助;而「台北天后宮」更以宗教大愛,推動慈悲關懷社區,弘揚媽祖慈德庇眾、汎愛博施精神,讓「愛的力量」從台北天后宮傳遞到每一個角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指出,今天是台北市國際社區慈悲關懷日,各個慈悲關懷社區領袖們到場祝賀,看到慈悲關懷社區的號召力量,感受到來自各個社區的支持與肯定。而COVID-19讓我們的社區更經一番淬鍊,社區居民縝密自我防疫、利他與互相關懷,團結對抗疫情,這就是慈悲關懷精神的體現。
台灣國際慈悲關懷社區發展協會何逸松理事長說,慈悲關懷社區是以推動社區臨終經驗傳承和資源共享下,幫助各慈悲關懷社區形塑以同理心凝聚長者在地終老。
台北天后宮主委黃秀福表示,台北天后宮秉持媽祖慈善精神,結合社區及周邊團體照顧社區的弱勢民眾,透過人與人的互助、共助及相助建構諧社會,《遇見慈悲 媽祖慈善與慈悲關懷社區》在總編輯劉嘉仁及國際努力下,以簡單清楚的方式讓大家認識慈悲關懷社區,也希望能喚起大家對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重視。
在領袖會議中,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翁林仲副總院長也分享了PHPCI國際慈悲關懷社區聯盟對COVID-19防疫的呼籲,雖然COVID-19造成全球性的疏離與隔離,但它也提醒了我們社區對於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