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三峽大壩危急?北水局比較兩岸水庫結構和管理差異

大陸三峽大壩每到防汛期總會出現壩體變形、危急等傳聞,最近又傳出大壩超過防洪限制水位2公尺,連帶讓人憂心台灣的水庫是否會出現類似情形。
北區水資源局表示,每座水庫都有防洪限制水位,而且在防汛期間會根據颱風警報、水庫警戒水位等情況決定是否要預降水位,以免水庫蓄水溢堤造成重大災害。大陸三峽大壩結構、管理和水情資訊不透明,如果按收集到的資料,目前超過防洪水位不到5公,大壩有30公尺區間操作範圍,是否有危險還要看結構、管理等情況才能進一步解讀。
北水局指出,台灣的水庫每5年辦理整體安全評估,包括重新檢視當初的設計、施工和管理都要檢視,如果這5年遇上像艾莉強颱、921大地震等重大天災,會更注意有沒有未考量周嚴的因素和新的情況,並列入警戒值。
北水局表示,三峽大壩和翡翠水庫一樣都是混凝土壩,不過三峽大壩是直線形,翡翠水庫是圓形的水壩,不過石門水庫為土石壩,是一層一層土石夯實堆疊蓋起來,承受的推力壓力計算方式不同於三峽大壩,但是兩者都不能出現溢頂的情況。
三峽大壩水位要多高才會威脅結構安全?北水局強調要看內部文件還有施工品質,資訊不透明的話外界無從了解,如果水位超過上限,水庫承受的推力和壓力會不一樣,一定要緊緊監視設備的數字和檢查水壩結構。
北水局指出,石門水庫滿水位限制是245公尺,到壩頂是252.1公尺,防汛期和平時都會監控高度,土石壩很怕溢頂,因為一旦發生溢頂,強大的水流會破壞一層一層夯實的土石,等於破壞水壩,防汛期格外要注意,從小水量的排洪到大水量的溢洪都是保護水庫安全的重要應變措施,石門水庫有六個溢洪道,每個溢洪道排水速度為每秒600至1900立方公尺,目前足以應付防汛期間水庫防洪問題。
北水局強調,興建水庫時會根據氣象學等資訊,統計算出最大洪水進而設計水庫,遠比設計堤防防洪頻率複雜,不過仍需做好管理監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