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琵琶鼠魚生命力頑強 學者:短期沒轍

琵琶鼠魚無所不在,學者認為,雖對本土魚種沒立即性危害,但長遠來看仍影響生態平衡,不過,就算投入防治,魚群太多,短期效果也不好。
過去有釣客會去溪流釣琵琶鼠魚,能除多少是多少,還有網紅曾去水溝「垂釣」,費力除去堅硬外殼後紅燒,口感竟堪比鱈魚,對比恐怖的外型,網友直呼難以想像。
台灣河川汙染程度不一,很多河段雖已整治,但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建議,民眾釣魚前,可先了解過去是否驗出汙染,也可觀察河川是否髒亂,若有類似情況,釣魚當興趣就好,別食用。
雜食性魚類琵琶鼠魚,以底泥、藻類為主食。高雄師範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梁世雄曾在高屏溪下游研究,他說,台灣有些魚種也吃藻類,如沙丁魚、鯝魚,雖不見得是主食,和琵琶鼠魚還是有競爭關係。
此外,蝦虎的魚卵會附著在石頭上,琵琶鼠魚一刮食,幼體統統被吃下肚;當琵琶鼠魚吃下大量藻類,長期下來會改變溪流藻類組成,威脅本土魚、蝦食物來源,影響河川生態系。梁世雄指出,美國學術研究也發現,琵琶鼠魚到一定數量,累積的糞便會造成營養鹽失衡,當水中含氧量降低,水中生物恐面臨生存危機。
全台溪流,隨處可見琵琶鼠魚蹤影,即便優養化、汙染嚴重的水域,牠都能活。梁世雄說,琵琶鼠魚適應力極強,一年四季繁殖都不是問題,更曾在找不到吳郭魚的環境裡,找到了琵琶鼠魚,頑強生命力可見一斑。
談到防治,他坦言,琵琶鼠魚遍及全台,短期防治效果不會太好。現階段行政單位多投入兩棲、爬蟲外來種防治,外來魚類多以泰國鱧魚、魚虎等為肉食魚類為首要防治目標,對於琵琶鼠魚,短期內仍無計可施。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