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藝人明年改登記制 900舊證作廢

北北基等縣市明年起街頭藝人全面從審議制改為登記制,不必再通過官方考試,北市文化局正著手修訂法規,明年一月開放登記,三月上路,只要取得一張登記證,就能在3地表演,粗估第一年北市將湧入2000人登記,屆時舊有的900張證照將全數作廢;不過新制引起街頭藝人憂慮,認為會擠壓表演空間,很不公平。
北市街頭藝人審議制度已經15年,累積超過900組街頭藝人,66處開放展演場地、234個展演點。未來將由文化局建立街頭藝人登記平台,只要民眾有表演熱忱,不分戶籍,都能登記取證。
記者實地走訪西門町,天氣好的日子,行人徒步區上總能看見圍觀人潮,人潮的中心點,就是街頭藝人的舞台,
街頭藝人Eric坦言,好像少了一層保障,通過審議的街頭藝人,至少不會出現來亂的,建議文化局能要求登記者提供表演影片,至少可確認素質。
去年取得表演證照,自稱「末代審議考生」的工藝類街頭藝人江先生說,只要走出自己的路,就不怕被擊倒,但他還是希望文化局能多規劃展演點;台灣街頭藝術文化發展協會副理事長楊元慶建議文化局可以把表演優劣交給民眾票選,通過考驗者,享有場地優先權。
審議改登記,民眾吳先生坦言,「不想在街上看到大媽廣場舞」,認為有損城市觀瞻,但也覺得若維持審議制度,恐會因評審主觀意見扼殺有實力的表演者,心裡雖然矛盾,但仍樂見未來發展。
花蓮有1035組街頭藝人,縣府採「審議」、「登記」雙軌並行,將證照分成須審查的A、B,及僅須登記的C, 3類別都可在縣府核可的30多個場地表演,但A、B類在申請場地時有優先權。文化局表演藝術科長劉進成表示,文化局鼓勵街頭藝人參與審查,提升表演時的強度。
新北文化局表示,因表演場地有限,未來將採取抽籤制度,人人機會平等,由於表演品質好壞具主觀性,將交由市場機制平衡。
北市文化局副局長陳譽馨表示,審議制把表演風氣帶起來,街頭藝人本就是市場機制,變成登記制後,不審查表演內容,讓展演制度更具公共性,未來擬辦嘉年華、競賽,建立街頭藝人推薦名單,提供給民間企業,或讓各場館單位邀演,提升表演水準。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