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鄉野奇譚/府城大井 昔日帶動市街發展

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是全台最早的街道之一,這裡有座古井,不讓人訝異,只是這座古井已被封存在路面下,只有一面顏色有別於柏油路面的區塊較顯眼,上面還有一塊半圓形鐵蓋,如果沒看到路旁「大井頭」石碑,真的沒人知道鐵蓋下方有座名為「大井」的古井。
大井開鑿的年代不詳,但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的「府城古井誌」中,大井是被排在歷史名井的第一個,可見它在府城古井中的地位。
相傳,荷蘭人建築普羅民遮城赤崁樓時,開鑿大井備水,也有人認為大井是荷蘭人開發市街即民權路時的水源遺跡。
根據陳文達所著「台灣縣誌」,大井是先民來台登岸汲水的地方,其渡口稱為大井頭,當時井畔汲水熙攘,相當熱鬧,「吃大井頭的水,不肥也美」的說法不逕而走,井亭夜色,也是府城勝景之一,大井帶動市街發展,讓民權路一帶發展為「大井頭」。
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理事曾國棟說,他認為大井最晚在荷據時代就存在,1907年日本人進行市區道路拓寬,原想拆掉填平大井,但在地方民眾力爭下,僅把井欄拆掉一半,改砌成半圓形。
1917年,台南水道啟用,鋪設自來水管線,台南市區內各處水井陸續被填平,僅大井被視為古蹟保存,但仍裝設手搖抽水機,以利民眾取水。
1965年民權路拓寬,位於道路中間的大井終於走入歷史,井欄被拆除,上鋪鐵蓋,雖被列為市定古蹟,曾國棟說,他約2年前做研究時,鐵蓋曾被打開,井水雖混濁,但尚未乾涸。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