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媽媽否定我人生選擇!」孽子高職畢典前持刀弒母 判決結果曝

香江風情/搶人才到「育人才」廣納菁英盼說好香港故事

大罷免藍綠拚了!盧秀燕今赴雙北反惡罷 綠營直搗本命區

遊客到澎湖抓海膽小心觸法 最高可能被關3年、重罰15萬

澎湖縣已進入暑假觀光旺季,不少遊客都會從台灣前去遊玩,尤其澎湖海鮮中就以「馬糞海膽」最知名,讓不少老饕都指名要嘗鮮,不過馬糞海膽目前仍在禁捕期,要到7月才開放,遊客若不慎捕捉,恐怕將觸法,最高會被判刑3年併科15萬元罰金,去年就有2件遭檢舉。

澎湖縣府農漁局表示,每年7月1日到8月31日是澎湖馬糞海膽的開採期,民眾可自由捕捉,但全年其他時間都禁止捕抓,若民眾在禁採違規採捕、處理、販售或持有馬糞海膽,根據漁業法將可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15萬元以下罰金,而澎湖縣府為了保護馬糞海膽,也設檢舉獎金制度,民眾若檢舉非法採捕馬糞海膽並查證屬實,可獲檢舉獎金1萬元,去年就接獲2件檢舉。

澎湖縣農漁局提醒,遊客前來澎湖遊玩,若只是摸潮間帶躺在地上的海膽拍照打卡,並不至於就會嚴格遭罰,但澎湖人不鼓勵這樣的行為,希望遊客愛護海膽、愛護海洋資源,只拍照、不打擾為原則,但若擅自在禁捕期間偷帶走,就可能遭罰並吃上刑責。

據了解,澎湖居民一直以來都有食用學名為「白棘三列海膽」的馬糞海膽習慣,更是當地重要的漁獲收入來源,當地居民更回憶,早年澎湖的海岸潮間帶「遍地是海膽」,幾乎被海膽鋪滿,但近十數年因為海膽太過美味,台灣消費海膽人口劇增,導致澎湖海膽被人為捕採情況嚴重,數量大幅銳減。

民間保育團體曾公布,澎湖野生馬糞海膽從半世紀前的2億顆,數量已銳減至今日的5萬顆,族群數量銳減到只剩4000分之1,瀕臨滅絕,直到2007年澎湖才開始管制馬糞海膽採捕,但每年開採期仍遭大量捕抓,被戲稱為「海膽屠殺日」,甚至到2022年由民間圖體實地調查,澎湖部分海域只見到2顆老年馬糞海膽存活。

為避免物種滅絕,澎湖縣府從2008年起進行海膽繁殖試驗與放流行動,每年都會流放上萬顆海膽幼苗,讓野生海膽不至於在澎湖海域滅絕,但體型較大者仍稀疏,大多為7公分以下的中生代、新生代海膽,同時規定開採期,民眾只能採集8公分以上的個體。

雖野生海膽仍在復育,不過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已在2017年開發出馬糞海膽幼苗量產技術,2022年起陸續輔導縣內養殖業參與試驗,成功用海上箱網及陸上魚塭養殖,並且已有民間業者成功孵育海膽苗,讓養殖海膽有望取代野生海膽。

澎湖每年7、8月開放馬糞海膽捕抓,成為不少愛好「鮮味」老饕的最愛,但野生數量仍瀕危。圖/本報系資料照
澎湖每年7、8月開放馬糞海膽捕抓,成為不少愛好「鮮味」老饕的最愛,但野生數量仍瀕危。圖/本報系資料照
澎湖每年暑假開放馬糞海膽捕抓,成為不少愛好「鮮味」老饕的最愛,但野生數量仍瀕危。圖/本報系資料照
澎湖每年暑假開放馬糞海膽捕抓,成為不少愛好「鮮味」老饕的最愛,但野生數量仍瀕危。圖/本報系資料照
澎湖每年暑假開放馬糞海膽捕抓,成為不少愛好「鮮味」老饕的最愛,但野生數量仍瀕危。圖/本報系資料照
澎湖每年暑假開放馬糞海膽捕抓,成為不少愛好「鮮味」老饕的最愛,但野生數量仍瀕危。圖/本報系資料照

澎湖縣 海膽

延伸閱讀

澎湖火燒船連碼頭都著火 七美島凌晨被火光照亮

影/澎湖光榮碼頭晚間傳溺水事件 女子無呼吸心跳送醫搶救

澎湖警察節大會 警演出短劇籲防詐

海上圖書館「望僕號」再訪澎湖 開放登船開啟多元文化交流

相關新聞

遠航董事長張綱維聲請1.2億元停押 「神秘成功女性」願助3千萬

遠東航空公司董事長張綱維被控掏空,獲利近36億元,一審被依證券交易法等判刑14年。上訴期間,因接連發生重刑犯逃亡事件,張...

影/涉貪再出庭!鄭文燦才瘦身甩三高 換白襯衫挺胸入法院

前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被控桃園市長任內收受賄賂500萬元,協助「變更林口特定區計畫—工五工業區擴大方案」,遭桃檢依貪汙罪起...

王大陸閃兵案 新北檢起訴王等藝人業者28人

藝人王大陸涉嫌耗資360萬元,找上閃兵集團首腦陳志明等人,偽造不實病歷逃避兵役。新北地檢署涉犯妨害兵役治罪條例意圖逃避兵...

「饅頭媽」台中店面遭黑色賓士車撞...駕駛逃逸 她曝事前遭恐嚇

網紅饅頭媽「林榆芯」日前傳出感情風波,其被控介入已婚男子婚姻,9日先是男子經營的精品店遭車撞,11日其前男友的茶行也遭車...

近年人數最多共諜案不只主謀滯陸 現役中士判刑1年半也逃了

陸軍退役軍官陳裕炘被控在台發展共諜組織,不僅密謀駕直升機投共,還拍心戰投降影片宣誓效忠,引爆近年人數最多共諜案,最高法院...

前刑事戰將成半殘!林明佐2天湊足1500萬今辦理交保

刑事局前警政監林明佐任台中市刑大隊長期間,被控和九州博弈集團洩密、貪汙6616多萬元。台中地院11日裁定林1500萬元交...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