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為何賴政府敢大動作追殺在野黨? 學者揭一關鍵:美國沒空管

美國防部人事地震 赫塞斯幕僚長也要換位子

康橋學生單車環島遇逆向橫禍!重傷學生完成手術 調整行程出爐

康和證券爆掏空上億元 創辦人鄭國華兄弟檔285萬元交保

康和證券創辦人鄭國華涉掏空135萬元交保。記者張宏業/攝影
康和證券創辦人鄭國華涉掏空135萬元交保。記者張宏業/攝影

調查局接獲情資,指上櫃公司康和證券創辦人鄭國華家族,涉以找人頭充當顧問手法,20年來長期向公司詐領「顧問費」,掏空不法資金上億元,台北市調查處昨兵分16路搜索康和證券與子公司康和期貨,約談鄭國華三兄弟共11人到案,台北地檢署漏夜複訊後,依違反證交法命鄭國華135萬元、鄭世華150萬元交保,均限制出境出海。

同案約談鄭國華胞弟鄭天華妻子陳瓊珠100萬交保、康和證前法人董事蕭祥玲120萬交保,均限制出境出海;康和證證券現任董事長鄭大宇(鄭國華兒子)、康和期貨董座康景泰請回;鄭大宇小舅子蘇正賢20萬元交保、陳瓊珠女兒陳怡安10萬元交保、康和證員工黃曜東、阮芸綺各交保10萬與3萬元;鄭天華經調查局詢後已請回。

調查顯示,鄭國華三兄弟及鄭大宇,從2001到2021年間,因擔任董事長的薪水不夠開銷,因此找來老臣或親友當人頭,與公司簽訂每月5萬至6萬元的「顧問契約」,這些顧問費雖然金額不多,但長達20年累計下來,有上億元資金輾轉進入鄭氏家族私人口袋。

檢調追查,有人頭按月提領現金交給鄭氏家族,也有人頭直接將帳戶交給老闆使用,資金最後都被層層轉入鄭氏家族可支配帳戶,藉此隱匿不法所得,涉及洗錢罪。據指出,有人頭均指證鄭國華、鄭世華長期把公司當金庫,按月支領多份薪水供私人花用。

康和證券弊案不只一樁,鄭國華、鄭大宇父子,被控利用國泰世華銀行標售土地不良債權時,先用人頭低價購地,再用華和資產公司名義高價買入,導致康和有2億元損失;台北地檢署2021年發動偵辦,當時鄭國華被諭令1千萬元交保,鄭大宇和康景泰各200萬元交保。

老字號康和證券近年爆發家族爭奪經營權內鬥戲碼,康和證券在近10年的時間,大股東家族內部屢傳不合,每逢董事改選時,檢舉信件滿天飛,此次檢調偵辦鄭國華家族用人頭詐領顧問費,掏空公司資產逾億元,部分內容也在先前檢舉信件中出現,傳出被搜索,並不令市場意外。

康和證券前董事長鄭世華涉掏空150萬元交保。記者張宏業/攝影
康和證券前董事長鄭世華涉掏空150萬元交保。記者張宏業/攝影

康和證前法人董事蕭祥玲120萬元交保。記者張宏業/攝影
康和證前法人董事蕭祥玲120萬元交保。記者張宏業/攝影

康和證前董座鄭天華妻子陳瓊珠100萬元交保。記者張宏業/攝影
康和證前董座鄭天華妻子陳瓊珠100萬元交保。記者張宏業/攝影

康和期貨董事長康景泰訊後請回。記者張宏業/攝影
康和期貨董事長康景泰訊後請回。記者張宏業/攝影

康和證券現任董座鄭大宇(中)訊後請回。記者張宏業/攝影
康和證券現任董座鄭大宇(中)訊後請回。記者張宏業/攝影

兄弟 康和證券

延伸閱讀

康和證券爆掏空 創辦人鄭國華父子、胞弟移送北檢

罷雙吳四騎士+領銜人涉幽靈連署 6被告重保限制出境

艾多美前財務長也懂「0元購」 離職靠1招詐得8064萬元

清大副教授詐領研究費補助40萬遭判刑 法官:貪圖小利

相關新聞

老鼠會方式幫郭台銘收連署書 屏東議長周典論二審改輕判

屏東縣議會國民黨籍議長周典論涉嫌協助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收購參選總統連署書,一審周典論被屏東地方法院以違反總統副總統選舉...

高虹安涉貪汙案今開庭 法官指5分鐘就應說服合議庭別浪費時間

台灣高等法院審理新竹市長高虹安被控貪汙案,在聲請釋憲失利後,今繼續開準備程序庭,擁有師大美術研究所藝術學碩士學位的法官郭...

父抓2歲兒撞冰箱 搶救近月不治

台中市吳姓男子只因兩歲大的兒子好奇玩冰箱,一時情緒失控,涉抓住男童身體用力猛撞冰箱,造成男童腦出血,廿小時後傷勢惡化在家...

抓嬰猛晃 煩躁媽過失重傷害起訴

ㄧ名年輕媽媽獨自照顧未滿月新生兒和年幼女兒,見嬰兒哭鬧不止安撫無效,一時氣憤抓其肩膀猛晃好幾下,導致嬰兒腦出血一度失去呼...

黃子佼案再增12女童586個性影像 她怒:不關他真的會很氣憤

藝人黃子佼涉嫌持有未成年人性影像,今再爆出不只持有35名被害人的2259個性影像,還持有12名未成年少女或女童共586個...

法律系兒代辯卸責 老媽反被重判

七旬張姓婦人騎單車岔路左轉,與直行廖姓機車騎士碰撞,雙雙倒地受傷,事故鑑定張婦「左轉彎車未讓直行車先行」為肇事主因,一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