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爆多次權勢性騷 環保署之狼李健育已羈押台中看守所

家寧三度90度鞠躬!一家四口交保「母20萬最高」 搭賓士車離去

高雄樋口飯糰店不搬了? 老闆娘:完美解決這1事再開心離開

鈕承澤回家過年夢碎? 獄方:等北檢安排、不是說放就放

導演鈕承澤因性侵判刑4年,於2021年11月底入監,去年底第4次申請假釋成功,需到戶籍地台北地檢署報到,接受保護管制。矯正署花蓮監獄今指出,由於北檢在保護管束措施上,還有很多細節安排,需待地檢署做好適當的銜接後,監獄才會放人,短期內鈕不會出來,可能無法順利回家過年。

花蓮監獄副典獄長楊垂雄表示,鈕承澤目前還不會出去,依照監獄行刑法138條第2項規定,保護管束事宜是由台北地檢署安排,再通知花蓮監獄執行,目前北檢在安排保護管束措施,因此短期內鈕承澤不會出獄,「不是一說放就馬上要放」,需等待北檢把保護管制的細節安排好,監獄才能讓他出來。

楊垂雄認為,由於高等法院裁定,鈕承澤只需要保護管束,並無電子監控,也就是不用戴電子腳鐐,因此北檢在保護管束安排上比較謹慎;同時暗示可能過年後鈕承澤才能恢復自由身。

楊垂雄說,一般假釋程序是早上收到地檢署保護管束令,最慢下午就能出獄,不過鈕承澤是性侵案入監,一定要跟北檢聯繫好報到時間,以及觀護人要跟鈕詳細說明注意事項。鈕承澤這幾年在監獄裡心情上很平靜,表現很正常,出獄後相信他能回歸社會,做他該做的事,每個月都要去觀護人那邊報到。

鈕承澤因妨害性自主案件,先後經判刑及執行,矯正署核准假釋,檢察官依刑法第93條第2項、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向台灣高等法院聲請假釋中付保護管束。高院合議庭審核矯正署核准假釋函等文件後,認為檢察官聲請於法有據,昨天裁准。

花蓮地檢署指出,2021年鈕承澤把戶籍遷到花蓮,並向北檢聲請移轉至花檢執行,在花蓮監獄服刑,鈕承澤在監期間已把戶籍遷回台北,鈕承澤出監後由北檢受理保護管束報到,假釋付保護管束期間並無電子監控。

花蓮監獄副典獄長楊垂雄表示,保護管束事宜是由台北地檢署安排,再通知花蓮監獄執行,目前北檢在安排保護管束措施,因此短期內鈕承澤不會出獄。記者王思慧/攝影
花蓮監獄副典獄長楊垂雄表示,保護管束事宜是由台北地檢署安排,再通知花蓮監獄執行,目前北檢在安排保護管束措施,因此短期內鈕承澤不會出獄。記者王思慧/攝影
國片導演鈕承澤性侵女劇組人員判刑4年,現已服刑3年2個月,申請假釋獲准,但需待北檢做好適當銜接後,花蓮監獄才會放人。本報資料照片
國片導演鈕承澤性侵女劇組人員判刑4年,現已服刑3年2個月,申請假釋獲准,但需待北檢做好適當銜接後,花蓮監獄才會放人。本報資料照片
導演鈕承澤因性侵判刑4年,於2021年11月底入監,去年底第4次申請假釋成功,花蓮監獄今指出,由於北檢在保護管束措施上,還有很多細節安排,需待地檢署做好適當的銜接後,監獄才會放人。記者王思慧/攝影
導演鈕承澤因性侵判刑4年,於2021年11月底入監,去年底第4次申請假釋成功,花蓮監獄今指出,由於北檢在保護管束措施上,還有很多細節安排,需待地檢署做好適當的銜接後,監獄才會放人。記者王思慧/攝影

假釋 監獄 花蓮 鈕承澤

延伸閱讀

鈕承澤獄中表現良好、參加才藝表演博好感 今假釋出獄

鈕承澤預計明天假釋出獄 性侵判4年假釋「不用帶電子腳鐐」

鈕承澤可回家吃年夜飯!關3年2個月出獄 高院: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洗錢教父」涂誠文涉詐潛逃 刑事局發布查緝專刊

相關新聞

高虹安涉貪汙案今開庭 法官指5分鐘就應說服合議庭別浪費時間

台灣高等法院審理新竹市長高虹安被控貪汙案,在聲請釋憲失利後,今繼續開準備程序庭,擁有師大美術研究所藝術學碩士學位的法官郭...

父抓2歲兒撞冰箱 搶救近月不治

台中市吳姓男子只因兩歲大的兒子好奇玩冰箱,一時情緒失控,涉抓住男童身體用力猛撞冰箱,造成男童腦出血,廿小時後傷勢惡化在家...

竹北天坑案延燒!2015年浩瀚一品擅自違規施工釀崩塌 今起訴

2015年新竹竹北浩瀚一品建案發生崩塌意外,造成工地出現深度大約10公尺、寬度約足球場大的天坑。新竹地檢署今天依違背建築...

宜蘭地院法官領殘障手冊還喝伏特加酒駕 懲戒法院判免除法官職務

宜蘭地院法官張軒豪下班後飲用伏特加後開車外出,因左轉提前轉彎遭巡邏警員攔下,酒測值達1.05毫克,刑事部分被依不能安全駕...

鄭文燦案法官重病請假 桃院今決議由審判長帶2法官代理

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捲入貪汙弊案,桃園地院今年2月已結束準備程序,原訂上個月18日由合議庭進行勘驗相關會議記錄卻臨時取消...

曹興誠列「台獨頑固分子」討公道 控告國台辦恐嚇結果出爐

中共國台辦將罷免藍委徐巧芯的領銜人、前聯電董事長曹興列為台獨人士,表示要加以「懲治」,曹自訴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主任宋濤...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