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緊張了?疑憂關稅戰釀供應鏈危機 擬找這些人救火

疼痛指數13級 新北男不小心挖鄰居雙眼?高大成曝關鍵打臉:很殘忍

【重磅快評】林秉文決定回來時間vs.鄭銘謙的歡迎投案

因涉及八八會館地下匯兌案的「百億賭王」林秉文棄保潛逃,竟敢在臉書上高調發文嗆藍白,還說「回來時間我決定」;沒想到法務部鄭銘謙受訪竟說「我們歡迎他自己投案」,語調軟到不再軟,連林秉文身在何處,一個字都不敢說,讓人感覺法務部和林秉文彷彿是「同一國」。

林秉文涉八八會館負責人郭哲敏地下匯兌與詐欺案,在新北地方法院審理期間棄保潛逃。昨天他在臉書發文強調逃亡有「個人因素」,還與立委徐巧芯互嗆砲打藍白,隨後關閉臉書,引發不小風波。

林秉文因配合郭哲敏洗錢,前年被新北地檢署約談到案後諭令以300萬元交保,但從去年11月初開始就以身體不適等理由請假,不然就是無故不到庭。新北地院本月5日再度傳喚林秉文,他的律師才說人已出境,合議庭上月27日依法沒入保證金,並對林發布通緝。

重要案件被告跑了,外界難免要究責。新北地檢署至今尚無說法,不過,新北地院對外的說法很有意思,其中一段內容是「2022年11月林秉文獲檢方以新台幣300萬元交保,未諭知限制出境、出海等其他強制處分」,言下之意,林秉文跑掉了,都是檢方當初沒有諭知限制出境、出海等其他強制處分所致。

但是,檢方是去年2月就起訴林秉文,案子移到法院審理已經快一年,這時法院才來說檢方當初並未諭知被告限制出境、出海等其他強制處分,恐怕讓人難以信服;畢竟,法院在審理期間如果認為有必要,也可以對被告進行必要處分,不能把責任全推給檢方。

既然人跑了,依刑事訴訟所規定,通緝經通知或公告後,檢察官、司法警察官得拘提被告或逕行逮捕之,法務部當然主責,法務部長的態度不容曖昧。

不過,鄭銘謙受訪竟說「我們歡迎林秉文自己投案,他如果能夠投案,我們就能進行審理」,對於林究竟在柬埔寨或日本他不清楚,相信司法機關會有掌握,但不應由他說明,否則會影響追捕。簡直呼應林秉文「回來時間我決定」的說法,我們的法務部何時變得如此禮遇被告?

還記得台鹽前董事長陳啟昱被檢方聲押遭台南地院駁回,檢方抗告後發回院更裁,結果陳啟昱潛逃被通緝;當時,鄭銘謙還強調,防逃機制已分案調查,並跨部會境管,限制出境出海,陳啟昱人在哪裡,台南地檢署應該有所掌握。

陳啟昱曾是陳菊愛將,但一旦成了通緝犯,鄭銘謙說話還是有注意分寸,表現出法務部長應有態度,怎麼遇到百億賭王,鄭就變得軟趴趴,還「歡迎」林秉文自己投案,難道他把新北地檢署當擺設?還是說,林秉文可以和當朝權貴梁文傑之流把酒言歡,就嚇得他一句狠話都不敢說?              

「百億賭王」林秉文棄保潛逃卻以臉書與立委互嗆,法務部長鄭銘謙稍早表示,「我們歡迎林秉文自己投案,他如果能夠投案,我們就能進行審理」。記者曾原信/攝影
「百億賭王」林秉文棄保潛逃卻以臉書與立委互嗆,法務部長鄭銘謙稍早表示,「我們歡迎林秉文自己投案,他如果能夠投案,我們就能進行審理」。記者曾原信/攝影

新北 林秉文 法務部 洗錢 詐欺 鄭銘謙

延伸閱讀

吳乃仁吃6萬元餐廳檢察官作陪 黃國昌要求移送評鑑彈劾

檢察官與吳乃仁同桌飲宴?法務部長鄭銘謙:已著手行政調查

「百億賭王」林秉文人在哪? 鄭銘謙:不應說明影響追緝

拿柯文哲羈押對比陳啓昱逍遙 郝龍斌:司法公信已死

相關新聞

竹北天坑案延燒!2015年浩瀚一品擅自違規施工釀崩塌 今起訴

2015年新竹竹北浩瀚一品建案發生崩塌意外,造成工地出現深度大約10公尺、寬度約足球場大的天坑。新竹地檢署今天依違背建築...

宜蘭地院法官領殘障手冊還喝伏特加酒駕 懲戒法院判免除法官職務

宜蘭地院法官張軒豪下班後飲用伏特加後開車外出,因左轉提前轉彎遭巡邏警員攔下,酒測值達1.05毫克,刑事部分被依不能安全駕...

鄭文燦案法官重病請假 桃院今決議由審判長帶2法官代理

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捲入貪汙弊案,桃園地院今年2月已結束準備程序,原訂上個月18日由合議庭進行勘驗相關會議記錄卻臨時取消...

曹興誠列「台獨頑固分子」討公道 控告國台辦恐嚇結果出爐

中共國台辦將罷免藍委徐巧芯的領銜人、前聯電董事長曹興列為台獨人士,表示要加以「懲治」,曹自訴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主任宋濤...

孫安佐案訛詐狄鶯、孫鵬 「騙扁小子」黃琪與律師雙雙判刑定讞

17年前被稱為「騙扁小子」的黃琪趁藝人孫鵬、狄鶯夫妻兒子孫安佐在美國犯槍砲案回國也要受審機會,假冒歌手張清芳前夫宋學仁秘...

空軍「夫妻檔」軍官被吸收淪共諜 售漢光軍機更審再被重判

空軍退役上校劉聖恕吸收多名現退役海、空軍官交付軍事機密文件,被最高法院重判20年徒刑定讞;被劉吸收的空軍軍官「夫妻檔」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