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諷行政法院是「敗訴法院」是老一輩思想 最高行提醒不能光看數字
過去行政法院常被「老一輩」的法律人形容是「敗訴法院」,但近幾年來狀況已改變,我國原告勝訴率約20%,相較德國17%、日本12%來說並不算低,最高行政法院發言人張國勳表示,勝訴率僅是一個數字,最重要的還是端看個別案件,假設一個國家民眾行政訴訟勝訴率高達50%,豈不代表行政機關經常做出謬誤決策?
行政訴訟為「民告官」,最高行政法院今與媒體座談,張國勳表示,上訴自為改判2023年占廢棄判決的比率為19.11%,但2024年1月至11月的數字就提升為41.7%,提升上訴自判率,能更有力解決紛爭,同時也想辦法讓調辦事法官手上的重案不要因「調任期滿」又得換人,避免案件無限輪迴。
另外,訴訟新制2023年8月15日施行,最高行政法院將開庭常態化,準備過1次調查程序、17次準備程序與10次言詞辯論,開庭次數為歷年之最,也比其他終審法院來得多。
新制上路後,移付調解的案件共有11件,目前已有5件調解成立,其他案件仍在努力中。其中,「蘇花改」禁止重機、自行車、機車通行,YouTuber「火花羅」羅邵華、台灣交通安全協會理事林志學認為舊蘇花蜿蜒曲折,常因天災中斷,更有「死亡公路」別稱,限制機車通行是差別待遇,提告要求交通部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撤銷相關交通標誌。本案今年在調解委員、東吳大學特聘教授程明修協助下,2人撤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