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國阿公家成「垃圾山」 清出逾1噸垃圾AIT也來關心

社群禁令/澳洲禁16歲以下玩社群 台灣有條件跟進嗎?

大嫂家偷吃兒子慶生蛋糕還嗆「早晚要切」 婆婆、老公反應讓她超心寒

科技老董買2200萬古董僅值35萬 氣炸求償獲賠1965萬

上市光電科技公司陳姓老董2018年遭許姓古董掮客與王姓藝術行負責人聯手詐騙,購入2200萬元佯稱明清古董的仿古品「供瓶」,事後鑑價得知僅值35萬氣炸提告並請求損害賠償,桃園地院民事判決出爐,2被告應連帶給付陳董新台幣1965萬元,可上訴。

陳董主張,許某於2017年間以假名「許立吉」與他結識,隔年元月向他佯稱供瓶1對、金剛薩埵1尊、佛陀1尊、佛坐像2尊等仿古品均為中國明、清朝代古董,可擺置在公司辦公室展示供銷售,加上王姓藝術行負責人名片印有「敦煌石窟藝術」及佛像等字樣,不疑有他就買了,直到2018年9月委請中興動產鑑價公司進行鑑定,才知古董均為現代製作的仿古品,供瓶1對僅值35萬元,才知受騙。

被告王姓藝術行負責人主張,中興鑑價公司楊姓負責人不具鑑定專業,鑑定報告及證詞均不足採信。表示自己的確經營專業文物買賣,名片並無不實,與陳董間無互動,也沒以具骨董專業知識背景、經歷取信,或遊說購買供瓶,只是在2018年1月11日將四尊佛像放在陳董辦公室供展示而已,就算許姓被告與陳董單獨討論購買供瓶,他也不知情。他與許無詐欺取財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雖然許曾交給他1000萬元,但那是許欠他的茶葉錢,不是朋分詐騙陳董的款項,認為陳董請求賠償無理由。

被告許姓古董掮客於言詞辯論期日並未到場,也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因此依原告陳董的聲請,依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法官根據陳董提出的證據,以及王姓藝術行負責人與許姓古董掮客,就此案刑事部分被控詐欺取財罪,王某經一審、上訴高院、又向高院聲請再審,均遭駁回,判有其徒刑2年確定,至於許某則因通緝中;就王某抗辯鑑定人的鑑定內容有疑義,被告2人無犯意聯絡等,在刑事審理時已經審酌予以不採,並確認被告2人共同詐欺原告,因此王某的抗辯無可採,原告主張可堪採信。

法官說,被告2人詐騙原告2000萬元(其中1張200萬元支票遭檢方沒收,因此款項未支出),顯係共同故意不法侵害原告財產利益,致原告受害,且被告詐騙取財不法行為與原告所受財產損害間,具有因果關係,被告自應就原告所受損害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是原告主張應屬正當,應予准許。另被告2人交付原告的供瓶,經鑑定並無2000萬元價值,鑑定價格僅為35萬元,因此原告受損金額應為1965萬元,逾此部分請求則屬無據。

桃園上市光電科技陳姓老董2018年,遭許姓古董掮客及王姓藝術行老闆聯手以仿古品冒充明清古董,詐騙陳董2200萬元,依詐欺取財罪判王某2年確定,許某在逃通緝中,民事庭再判王、許應賠償陳董1965萬元,可上訴。記者陳恩惠/攝影
桃園上市光電科技陳姓老董2018年,遭許姓古董掮客及王姓藝術行老闆聯手以仿古品冒充明清古董,詐騙陳董2200萬元,依詐欺取財罪判王某2年確定,許某在逃通緝中,民事庭再判王、許應賠償陳董1965萬元,可上訴。記者陳恩惠/攝影

掮客 桃園地院 詐欺 詐騙

延伸閱讀

9成青年創業撐不過5年 雲林縣府掌握關鍵3要素扶植青年創業

巴西最高院連爆 1持炸藥男子身亡 G20峰會維安受矚

影/RCA工傷案最高院駁回更審 受害勞工最高院前抗議

淡水幸福里廢棄物再利用 藝術手作耶誕城義賣

相關新聞

影/九州博弈「小谷」2億交保 今步出看守所講了三句話

台中地檢署偵辦九州博弈集團,查出負責人陳政谷及員工涉洗錢、詐欺及賭博438億元,連時任台中市刑大大隊長林明佐涉案收押迄今...

台南88槍擊 主嫌紅龜判10年定讞

3年前九合一選舉前發生「台南88槍擊案」,前議員謝財旺服務處與民進黨前中執委郭再欽公司,被槍手持衝鋒槍連開88槍,最高法...

台南學甲88槍擊案「紅龜」洪政軍判關10年 槍手孔祥志8年定讞

3年前九合一選舉前夕發生「台南88槍擊案」,前議員謝財旺服務處與民進黨前中執委郭再欽的公司被槍手持衝鋒槍連開88槍,最高...

判刑逾30年 鮑魚聞人鍾文智失聯遭通緝

連一鮑魚前負責人、摩坦利投資公司負責人鍾文智,前天被最高法院依證券交易法、洗錢罪判刑,累計刑度卅年五月定讞,卻傳失聯,檢...

鮑魚聞人鍾文智炒TDR 7罪累計30.5年

連一鮑魚前負責人、摩坦利投資公司負責人鍾文智被控十五年前炒作新加坡商「揚子江船業公司」等五檔TDR獲利四億多元,最高法院...

竹聯幫仁堂11人遭拘捕 大哥「麥可」訊後200萬元交保

竹聯幫仁堂大哥「麥可」許瑞弘涉組織犯罪案,士林地檢署今指揮刑事局警方兵分11路搜索拘提許等11名被告,晚間陸續解送士檢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