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吹風機、暖暖包成冷天凶器 男烘乾下體不慎烙「王字印記」

行程保密到家…輝達CEO黃仁勳去哪了? 陸媒揭動向

妻收夫3億贈與再與3子女拋繼承 6歲私生女得繳5735萬遺產稅…違憲

陳姓男子2017年死亡,妻子和3名小孩拋棄繼承,6歲的私生女成唯一繼承人,女童經財政部北區國稅局告知生父2016年6月將價值3億元的鋼鐵公司股票送給周姓妻子,遺產稅5735萬必須由女童繳納、第三庭認為遺產及贈與稅法有疑義。女童提行政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第三庭認為遺產及贈與稅法,聲請釋憲,憲法法庭今判該法第15條第1項第1款規定部分違憲,2年內修法。

遺贈稅法第15條第1項第1款規定「被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贈與下列個人之財產,應於被繼承人死亡時,視為被繼承人之遺產,併入其遺產總額,依本法規定徵稅:一、被繼承人之配偶。」

陳姓男子2016年6月將名下某鋼鐵公司淨值3億868萬元的股票送給周姓髮妻,同年7月18日申報並經核定免徵贈與稅,但翌年12月3日陳即往生,周婦和3名子女都拋棄繼承,6歲的私生女為唯一繼承人。

北區國稅局以股票為陳死亡前2年贈與妻子的財產,依遺贈稅法規定,將陳死亡時3億868萬元的股票淨值計入遺產總額,核定陳的遺產總額共有3億4612萬元,遺產淨額3億2435萬元,女童雖繼承了1567萬的遺產,但卻要繳5735萬的遺產稅。

北高行認為本案爭點涉及遺贈稅法第15條關於生前贈與擬制為遺產的規定,未就受贈人拋棄繼承,其餘繼承人必須就「視為遺產」負擔遺產稅設有例外,認為有違反量能課稅原則的法律疑義,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

憲法法庭併案審理,另一件聲請案由游姓婦人與李姓兒子所聲請,癌末的李姓丈夫2016年5月3日將中壢青平段土地贈與妻子,但同月14日即死亡,該筆土地價值1億3019萬元,併同李的其他財產遺產總額為2億2272萬元,遺產淨額1億4623萬元,應納稅額1462萬元。母子主張若視為遺產,應可適用遺贈稅法第17條之1剩餘財產差額分配扣除規定,但提行政訴訟卻被訴確定。

憲法法庭認為遺贈稅法15條第1項第1款規定,就擬制遺產的受贈人為被繼承人配偶,其與其他繼承人,應如何負擔遺產稅,欠缺明確規範,致配偶以外的其他繼承人須以其繼承的遺產,就被繼承人配偶因受贈產生的財產增益負擔遺產稅,於此範圍內,不符憲法第7條保障平等權意旨。這使得繼承人繼承權的經濟價值嚴重減損,於此範圍內,也侵害人民受憲法第15條保障的財產權。

憲法法庭認為規定對被繼承人的配偶,就其受被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贈與的財產,欠缺相當於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7條之1所定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自遺產總額扣除的規定,於此範圍內,立法機關應於2年內修正,而游姓婦人與李姓兒子的確定判決廢棄,發回北高行高等行政訴訟庭。

本件2024年憲判字第11號判決,為包括司法院長許宗力在內等7名大法官卸任前的最後一號判決,月底將卸任的還有副院長蔡烱燉與大法官許志雄、張瓊文、黃瑞明、詹森林、黃昭元。

憲法法庭今判遺贈稅法第15條第1項第1款規定部分違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憲法法庭今判遺贈稅法第15條第1項第1款規定部分違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其他繼承人 財產 遺產

延伸閱讀

神父的私生子:性醜聞危機,天主教會的「破戒指南」

「預收」雷射除毛費用挨罰...醫美醫師聲請釋憲 憲法法庭判決合憲

喝山楂烏龍吐出甲殼!永和「茶的魔手」遭爆飲料有小強 衛生局現場稽查揭1缺失

都更條例修正案三讀通過!北市2725棟老屋受惠 占全國33%

相關新聞

姦殺長榮馬國女大生 「難以教化」凶嫌再判死理由曝光

高雄男子梁育誌4年前擄走長榮大學馬來西亞籍鍾姓女學生,性侵並用繩圈勒死棄屍山區,一、二審依強制性交殺人罪判處死刑,經最高...

長榮馬國女大生遭姦殺凶嫌二度死刑後..今更一審再判死

高雄男子梁育誌4年前擄走長榮大學馬來西亞籍鍾姓女學生,性侵並用繩圈勒死棄屍山區,一、二審依強制性交殺人罪判處死刑,經最高...

鄭文燦涉貪案今第3度出庭 面對媒體仍不發一語

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被控桃園市長任內收賄500萬元,桃園地方法院今天下午2時30分第三次召開準備程序庭。鄭下午2點10分...

想讓舊愛離婚 男付徵信社百萬一場空

高雄施姓男子與陳姓前女友分手後仍懷念舊情,找徵信社探查陳女的近況,結果發現陳女已婚,施男在徵信社鼓吹下,花了一○○萬元購...

高虹安、陳時奮 交鋒「國中生文法」

停職中的新竹市長高虹安捍衛博士論文,與筆名「翁達瑞」的旅美教授陳時奮纏訟。陳自訴高女誣告,一審判有罪,她上訴。台灣高等法...

高虹安不忍了!論文被批文法爛 嗆陳時奮:你叫國中生來寫

新竹市長高虹安捍衛博士論文真正,與筆名「翁達瑞」的旅美教授陳時奮纏訟。陳自訴高誣告,高一審判有罪上訴;台灣高等法院今傳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