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新北國中割頸案宣判 國教盟籲正視問題、修補漏洞
新北國中割頸殺人事件,導致有少年身故,少年觸法案件的處理與制度問題因此浮上檯面。新北割頸案一審宣判的今天,國教盟號召關心此重大議題的家長與民眾,聲援新北割頸案受害人楊姓少年父親,呼籲司法院針對新北割頸殺人案應公開檢討報告,並保障被害家屬的參與權與知情權。
2019年修訂的《少年事件處理法》原旨在符合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希望以更人道的方式處理少年犯罪。這次修法卻忽略了台灣實際司法需求,將原本司法嚴密把關的系統轉向行政輔導為主,導致執行中出現了許多漏洞,案件處理效率和效果也不理想。
國教盟在追蹤新北割喉案的過程中,發現除了修法後的制度性缺失,更發現結構性問題導致的漏接:1.教育體系無法掌握犯罪少年背景:如犯罪少年是否有幫派背景,是否曾涉及槍械、暴力等關鍵資訊都集中在司法系統中,教育體系無法進行有效的預防和輔導。2. 司法院未公關檢討報告。司法院迄今針對此案的調查和應對措施未曾公開,導致家屬無法知悉案件的詳細情況,也無法行使基本的知情權與詰問權。3.少年法院的先議程序存在漏洞:案件進入刑事程序前,少年法院的先議程序往往未能全面評估少年的犯罪風險,特別是當涉及幫派或暴力事件時,調查深度和資源不足,導致法官無法做出精確的判決。
國教盟提出十項訴求:一、調保官審前調查程序與專業性需完善。二、少保官保護管束的作為需有明確規範。三、過渡性教育措施需加速推行並強化執行成效。四、跨部會資料共享機制應完善建立。五、修正少事法,分離少年調查官與保護官的職責。六、修正少事法第3條,擴大曝險少年定義。七、建立少年再犯與致命風險評估機制。八、強化被害人權益與閱卷權的保障。九、強化 425平台的召關頻率與實效性(少事法第42條第五款)。十、少年之犯罪記錄需在十年後沒再犯才塗銷不可三年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