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新聞眼/法規跟不上詐團 打詐打假球?
政府去年七月宣示成立跨平台「打詐國家隊」,但防詐相關行政管理、法規牛步,跟不上詐騙集團速度;詐欺持續惡化,人頭帳戶、虛擬貨幣、電子支付等洗錢手段氾濫,甚至鬧出拘禁求職者鬧出人命,不禁令人質疑國家隊是在「打假球」。
防詐牽涉金流、電信、網路等層面,業務跨金管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數位發展部等部門,單靠檢警偵查犯罪,徒有打擊卻缺乏預防,成效有限,且警政署是三級機關,面對各部會少有「發言權」;一名警官直言,警方提出十項建議,往往只被採用一項。
人頭戶收受詐騙贓款,不少是在特定銀行開戶,顯示開戶、轉帳管理相對寬鬆,金管會須要求銀行加強審查異常客戶及資金,因起訴率偏低,法務部也應研議洗錢防制法修正。
虛擬通貨成詐團洗錢管道,人頭還自稱幣商脫罪,主因是國內對虛幣欠缺管理機制,從事虛幣交易不用執照,政府應積極管控,不能放任「無牌」幣商及場外交易橫行。
偵查也面臨困境,通訊軟體、社群網站普及,警方不易通訊監察及調閱資料,科技偵查法草案授權以木馬程式蒐證、監控犯嫌,但社會仍有疑慮,法案遲未通過。
日本、大陸立法處罰人頭戶;義大利推動銀行、電信公司共享資料,加強帳戶、手機門號驗證;不少歐洲國家也允許使用設備端通訊監察。反觀台灣,又做了什麼?政府宣示跨部會打詐,成效如何,人民仍在觀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