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辦案神器!台大醫學院斥資近億首創法醫影像中心
死因鑑定相當仰賴法醫相驗解剖,歐美日澳等先進國家20年來發展電腦斷層(CT)輔助解剖,法醫影像學日趨成熟,幫助解剖更準、更有效率,有時甚至不用解剖就可釐清死因,家屬接受度高。為趕上國際趨勢,法務部法醫所宣布將於北、中、南三區同步設置CT影像中心,今率先與代表北區的台大醫學院簽約。
這是全台唯一使用新採購CT儀器、唯一設置於醫學院的法醫影像中心,預計明年1月中旬建置完成,繼續協助鑑定,也繼續擔綱台灣法醫教育和研究的重鎮。
法務部部長蔡清祥表示,國人很排斥解剖,都希望盡量不要,但死因鑑定有時是不得不做,需要很努力跟家屬溝通。現在有科技協助,可以更快查出死因,不但有助檢察官辦案,家屬家受度也比較高。比如最近有一例食物窒息死亡,因無外傷,在過去只能仰賴解剖鑑定,現在CT一照,造成窒息的異物就一目了然。
蔡清祥表示,法務部致力於推動司法科學政策、提升科學證據品質,將於北、中、南三區同步設置CT影像中心。 北區為台灣大學,以教育部補助的9000多萬元整修地下室,採購最先進CT儀器,建置「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法醫影像中心」,預計明年1月中旬建置完成。
中區是與台中市民政局合作,由雲林基督教醫院捐贈CT,在台中市生命禮儀管理處崇德館相驗解剖中心,設置CT室,已於今年11月完工。 南區與高雄市政府民政局合作,規劃於高雄市殯葬管理處第一殯儀館解剖室設置CT,目前持續整建工程,預計明年中完工。
台大法醫所所長翁德怡表示,CT可提供大量資訊,協助法醫判斷。以槍擊案為例,CT掃描可確認子彈出入口、路徑上的創傷、彈頭及碎片的準確位置、預測可能彈道,對案件調查有重要參考價值。過去兩年來,台大醫學院與法務部合作試辦計畫,使用臨床淘汰的CT儀器來輔助解剖鑑定,由於所使用的是歷史非常悠久的CT儀器,掃一張影像就要兩個小時。
翁德怡表示,這次台大醫學院法醫影像中心採購了256切的CT儀器,甚至能做出3D模擬影像,未來推動國民法官時,可以在法庭上呈現出一般人都容易理解的影像鑑定結果。台大醫學院院長倪衍玄表示,CT主要是看物理結構的變化,屬於法醫影像學,台大法醫所的願景是還要包括質譜儀,也就是法醫毒物學,希望未來能持續進行研究、帶來突破。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