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熱帶低壓生成 吳德榮:今晚或明晨有機會發展成第3號颱風「谷超」

國民法官恐成詐騙破口 司法院、警政署提醒牢記「4個不會」

國內詐騙手法千奇百怪,而司法改革重頭戲「國民法官法」明年1月即將上路,符合資格的公民有資格擔任國民法官審理重大刑案,而依據明年度需求,已抽出13萬1988名備選國民法官。為避免國民法官成詐騙幌子,司法院今與警政署舉辦「國民法官反詐騙記者會」,提醒民眾「四個不會」,別上詐騙集團的當。

國民法官實施前,各地方法院都曾舉辦過模擬法庭,還曾有公職參選人在經歷欄填上「國民法官」,成茶餘飯後話題,但也顯見有些國人對擔任國民法官一職充滿興趣。不過司法院也強調,國民法官絕對不是「主動報名」就能當,必須透過層層篩選才能擔任。

司法院秘書長林輝煌特別提醒,國民法官制度施行後,法院有四個「不會」,民眾要牢記,別被詐騙集團給騙了。第一,法院不會要求國民法官加入LINE群組;第二,法院不會要求國民法官提供保證金;第三,法院不會要求國民法官提供存摺或提款卡;第四,法院不會要求國民法官操作自動提款機。

林輝煌指出,法院通知國民法官,會用「書面、掛號或雙掛號信函」的方式寄發。各地方法院已將明年預估所需的備選國民法官人數通知各轄區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目前正從年滿23歲(即2000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國民中,隨機抽選所需人數的「備選國民法官」;經法院進行資格審查後,就會以「掛號信」寄送通知,讓民眾預先有明年可能會擔任國民法官的心理準備。明年有個案需審理時,法院會再從名冊中隨機抽選出本案的候選國民法官,不會有使用LINE群組、提供保證金或使用ATM領款的情形。

警政署署長黃明昭表示,行政院已訂頒「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以「識詐、堵詐、阻詐、懲詐」四大面向破解詐騙手法,建立國內防詐騙、毀工具、擋金流、清集團目標,隨著國民法官制度即將施行,詐騙集團也可能冒用國民法官制度行騙,因此警方也同步宣導防詐,提升民眾「識詐」知能,讓全民在了解國民法官新制的同時,也培養自身防詐技巧,避免遭受詐騙。

刑事廳廳長彭幸鳴介紹,不同於令人畏懼的法院通知書,國民法官的通知書跳脫過往公務機關制式書函格式,用合乎直覺、美觀具親和力的排版,簡單易懂的文字,設計出信封、簡介、調查表、申請書等相關文件,讓民眾容易理解制度內涵、願意參與審判。

法官陳思帆指出,遴選階段與擔任國民法官,除有1500元、3000元日費,還有交通費;因國民法官制度是希望廣納多元意見,若民眾因參與審判而有經濟上的困難,也可以申請預借費用。但司法院就怕涉及金錢之處可能為詐騙破口,因此再三強調民眾不要「依指示」到ATM前操作,有任何疑惑,可向各地方法院專責窗口諮詢,也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詢問。

為避免「國民法官」制度成詐騙集團行騙理由,司法院與警政署今舉辦「國民法官反詐騙記者會」,由司法院秘書長林輝煌(左二)、刑事廳長彭幸鳴(左一)、警政署署長黃明昭(右二)、刑事警察局局長李西河一起提醒民眾反詐騙。記者王宏舜/攝影
為避免「國民法官」制度成詐騙集團行騙理由,司法院與警政署今舉辦「國民法官反詐騙記者會」,由司法院秘書長林輝煌(左二)、刑事廳長彭幸鳴(左一)、警政署署長黃明昭(右二)、刑事警察局局長李西河一起提醒民眾反詐騙。記者王宏舜/攝影

國民法官 詐騙集團 司法院

延伸閱讀

國民法官明年元月上路 司法院、刑事局宣導防詐「別繳錢」

台南高分院院長接地氣 走出法院介紹國民法官新制

國民法官模擬法庭觀察筆記:酒駕致死如何量刑?人民法感情的反思

花蓮地院國民法官法庭開箱 融入在地營造多元舒適空間

相關新聞

台南正副議長涉賄 當選無效遭駁

台南市議會議長去年爆發賄選案,議長邱莉莉、副議長林志展等十人涉嫌買票被起訴,國民黨市議員林燕祝、蔡宗豪今年三月到高雄高等...

高端內線案 醫界夫妻認罪

食藥署疫苗專家審查委員會專家委員劉滄梧被控將高端疫苗有條件通過緊急使用授權,洩密給擔任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醫師的妻子施庭芳...

台南議長賄選案二度開庭 10人否認涉案

台南市議會正副議長賄選案,台南地院昨天下午開第二次準備程序庭。議長邱莉莉、副議長林志展等10名被告都否認涉案,邱莉莉律師...

台南88槍案 槍手自稱1人犯案

台南學甲八十八槍槍擊案,台南地方法院昨首開準備程序庭,提訊在押槍手孔祥志和共犯李奇漢。孔祥志稱一人犯案,沒有共犯;委任律...

跟騷法1周年 保護令審理時效慢

「跟蹤騷擾防制法」去年六月一日正式實施,現代婦女基金會表示,警政署統計至四月卅日止,近一年全國共受理二七二四件跟蹤騷擾案...

測謊排除當證據 立院今交鋒

「測謊是不是偽科學?」近年爭議不斷,司法院推出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在證據章中擬明文排除將測謊結果當證據,法務部不...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