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推電子債權憑證新制 告別「寄大量紙本」年代
司法院2019年8月提供「線上聲請強制執行」,今年7月再延伸E化服務,由台北、新北、高雄3所地方法院試辦「核發電子債權憑證作業」,試辦首月就收到2073件聲請核發電子債權憑證強制執行事件,司法院認為E化服務符合實務需求。
以往法院大量核發債權憑證,目前是提供紙本,但現在債權人得聲請法院以「電子文件」形式,發給強制執行法第27條規定的債權憑證,取代紙本核發作業。聲請方式則是使用司法院電子訴訟文書服務平台線上,法院會將電子債權憑證傳送至服務平台的「電子債權憑證系統」。
若從地方法院民事執行事件發給債權憑證的件數來看,2021年度強制執行事件終結件數有143萬5445件,核發債權憑證件數為117萬4979件,占執行終結總件數比為81.85%。司法院希望藉由債權憑證電子化,加速數位化處理效能,提升強制執行程序效率。
司法院表示,透過電子債權憑證系統,債權人可查閱電子債權憑證、取得網路連結資訊、檢視註記債權消滅事由,而債務人則可以聲請閱覽電子債權憑證;行政機關、第三人則可以網路連結資訊(一維條碼、QRCODE)線上查驗電子債權憑證。
司法院指出,新制的特色是以電子簽章和區塊鏈技術,確保憑證真實性與完整性,防止偽造、變造;就實務面來說,則減省法院和債權人寄送書面債權憑證的勞費,節能減碳。
台北、新北、高雄3所地方法院試辦開放金融機關債權人聲請,第一個月共收到2073件聲請,其中865件已執行終結並發給債權人電子債權憑證。司法院認為新制運作整體而言順暢,將持續蒐集建議,優化系統,再推動全國地方法院實施新制。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