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拍族注意!詐團轉換角色 改扮假買家專騙賣家
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刑事局警方分析去年國內假網拍詐騙案,發現以往詐團都假冒賣家詐欺買家,近期卻越來越常見假冒買家詐騙賣家者,歹徒詐術越來越高,民眾在網路上交易務必謹慎查證,避免受騙上當。
警方指出,去年國內共5667件假網拍詐騙案,占全般詐欺比例22.81%,財損達3億餘元;以往詐團會假冒網路賣家,透過一頁式廣告或在社交平台上張貼不實廣告,誘騙消費者上當,近期卻發現詐團開始假扮網路買家,潛伏在網拍平台中,藉稱「購物下單失敗」等,配合假客服詐騙賣家。
新北市30歲王姓女子,平時在網拍平台上販售休閒背包,日前接獲假買家來訊,稱購買包包時系統異常,無法下單,網拍頁面又跳出系統訊息及QRcode,稱需要賣家掃描QRcode進行驗證,買家才能順利下單,王女不疑有他,掃碼填入電話、信用卡號等個資,依指示操作後,當場被詐取2萬3000元。
桃園市30歲蕭姓男子同樣接獲網路買家訊息,稱購物結帳失敗,要蕭男掃QRcode聯繫客服,假客服以「激活賣場保障」為由,前後要求蕭男匯出7萬6240元款項,雖說「功能激活」後將馬上全額退款,事後卻完全失聯,蕭男才驚覺受騙。
警方表示,詐團轉換角色行騙,網路賣家可循幾個步驟防詐。包括不點擊、掃描不明連結及QRcode,不輕易填寫信用卡號等個資;網路買家或客服的溝通用語與國人不符,或網址出現字形互異的情形,如G改成C、小寫L改成數字1等,皆潛藏詐騙危機;遇有可疑情事應隨時撥打165專線查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