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ChatGPT-4o生圖進化!怎做「專屬LINE貼圖」 4步驟簡單產出

以色列超過10萬人上街反政府!強人總理深陷政壇內鬥風暴

會員注意! 好市多重大變革公告 4月1日起進賣場需「掃描會員條碼」

東南亞常見邦克列酸中毒案現蹤台灣 專家指和1文化有關

去年發生的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6名死者死因為「邦克列酸中毒」,是員工未冰存粿條、且多次混裝新、舊粿條釀重大食安事件,專家指出,過往常發生在東南亞的事件,反映了台灣飲食文化的變遷,和新住民、移工帶來又酸又辣的菜系,彼此飲食交流有關,對於這類事件的防範,還是要建立好的食安概念,並成為餐飲文化。

寶林茶室A13店食物中毒案,台北地檢署調查共有33人食用「馳名炒粿條、寶林滑蛋河」食物中毒,其中6人不幸死亡,經相驗解剖查出死因為「邦克列酸中毒」,有毒食品為粿條,並查出邦克列酸毒素產生環境為「悶熱潮濕,且溫度升溫後降溫」, 粿條外包裝保存方式為,「常溫保存(開封後請立即冷藏保存)」,在常溫運送未開封粿條不會受汙染,寶林員工未冰存粿條、且多次混裝新、舊粿條釀重大食安事件。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廖啟成表示,微生物的生長取決於溫度、濕度與時間等,如果缺乏良好的冷藏環境、高溫又潮濕,就容易腐敗,以邦克列酸食物中毒來說,過去最常見於玉米發酵料理,但在台灣原本的飲食文化,並沒有這樣的料理方式,這次可能就是符合了某個菌種的腐敗條件。

邦克列酸食物中毒案件,過去常見於東南亞地區,廖啟成指出,這個事件反映了台灣飲食文化的變遷,從早期相對清淡的飲食,後來開始出現川菜、浙江菜、廣東料理等,1980年代麥當勞帶進速食文化,發現餐飲業也可以做品管,後來開始有較多的東南亞外籍配偶與移工,大量又酸又辣的口味跟食材開始出現在台灣。

廖啟成說,飲食文化、烹調方式不同,有些食材到了台灣會發展出不同的料理方式,長期下來有些隱藏的食品安全會被過濾掉,未來如果要避免再發生這類食安事件,建立好的食安文化是很重要的,要把正確的食安概念變成習慣,例如餐飲業操作人員戴口罩,餐飲業的烹飪人員,要用煮給家人的方式煮給餐廳的客人。

至於是否受氣候變遷因素影響,衛福部食藥署指出,文獻指出,邦克列酸不僅曾在東南亞國家的椰子食品中發現,也曾在中國、非洲、印尼及不丹達加納區等地的玉米、銀耳、米粉或粿條等食物,發生邦克列酸食品中毒事件,另根據研究,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在溫暖潮濕,約18℃至37℃的環境下容易生長,台灣位處熱帶與亞熱帶之間,平均氣溫洽與該細菌生長條件相符。

依據台北地檢署偵辦寶林茶室A13店食物中毒案的調查報告,寶林茶室A13店人員未依照標示方式開封後冷藏保存粿條,且廚房環境因悶熱潮濕,整體符合唐菖蒲柏克氏菌椰毒病原型菌株生長,並產生邦克列酸毒素的有利環境,使唐菖蒲柏克氏菌椰毒病原型菌株生長,並產生邦克列酸毒素。

另外,食藥署已於113年執行稽查專案,針對米麵濕製品進行抽驗邦克列酸,214件檢驗結果均未檢出,今年也規畫餐飲相關稽查專案,將邦克列酸納為檢驗項目。

寶林茶室A13店廚房粿條常溫放置。記者蕭雅娟/翻攝
寶林茶室A13店廚房粿條常溫放置。記者蕭雅娟/翻攝

寶林茶室 東南亞 移工 邦克列酸 食安 食物中毒

延伸閱讀

獨/寶林茶室查毒素關鍵人物…他把檢體送法醫研究所

寶林食物中毒案今起訴 4個案仍在調解 法務局:農曆年後會開協調會

寶林茶室6死者家屬申請被害補償金 各獲180萬元

粿條逾63小時未冰…環境悶熱潮濕 官方首證實:邦克列酸毒本土生長

相關新聞

扯!汽車不慎闖入桃園平交道鐵軌上 雙向列車誤點

桃園市中壢區台鐵六和平交道,今晚7時許1輛轎車不慎闖入停在鐵軌上,員警獲報到場立即管制現場,並聯繫拖吊業者前往協助拖吊,...

苗栗南庄露營區驚傳車墜溪谷! 3人受困吊掛救援中

苗栗縣南庄鄉通安橋川夏露營區附近下午近3點時發生車輛墜入溪谷意外,目前已知有3人受困車內,意識都清楚,但3人因傷勢必須吊...

別被山下好天氣騙了…高山積雪路滑 2天4山友罹難

高雄陸姓男子與林姓女子廿一日相約登玉山,前天上午被發現在玉山「魔王坡」失蹤,空勤直升機及救難人員於傍晚發現他們受困魔王坡...

影/憾!2山友雪攀玉山墜谷雙亡 遺體吊掛下山

玉山傳山難,一對年約20多歲男女山友昨疑於主北峰叉路口「魔王坡」墜谷身亡,因失事地點深達380米,冰雪環境險惡,救援難度...

台中清水48年爛尾樓塌 住戶摸黑逃

台中市清水區中興街一處六層樓建物昨天凌晨驚傳五、六樓坍塌呈V字型,下方十三戶、卅五人倉皇逃生,幸無人傷亡。該建物為「爛尾...

台中清水大樓塌陷呈V字 市府:將評估是否全棟拆除

台中市清水區一棟大樓今天凌晨傳出5、6樓層塌陷意外,漏夜疏散13戶35人,台中市都發局長李正偉等人上午會同台中市建築師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