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捷砍人凶手下跪 被害生父不領情:僅願以25萬和解「非常錯愕」

前男友、老公誰說謊?金賽綸遺屬明開記者會 一刀斃命金秀賢

學者批賴總統壓縮言論自由 府:鼓吹對台侵略牴觸紅線

機車改裝排氣管新制上路 新北聯合稽查噪音車取締294件

機車改裝排氣管認證制度今年元旦上路,新北市透過基北北桃跨縣市「麥噪」專案執法,及警察局靖音專案夜間定點聯合稽查,統計去年度共執行219場次,較前年增加9%;今年至本月18日止,排氣管變更不依規定申報登記者共取締83件,透過環警聯合稽查及警察取締通報噪音車案,共裁處294件。

新北市環保局呼籲,排氣管認證合格不代表拿到「免死金牌」,即使是經認證,若因不當使用或破損造成噪音,亦可依法裁罰。

今年1月1日起,使用未經認證排氣管遭警方攔檢,可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處新台幣900至1800元罰鍰。認證排氣管若不當使用或破損造成噪音遭環保局科技執法取締,可依噪音管制法處罰新台幣1800至3600元。

環保局指出,為有效遏止改裝排氣管及噪音,基北北桃以「麥噪」專案跨縣市執法,新北環保局與警察局透過靖音專案增加編排夜間定點聯合稽查,去年度共計219場次,較前一年增加9%,共同強化取締改裝噪音車,統計去年裁處4059件。今年起至1月18日止,查獲變更排氣管未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申報登記共計取締83件,透過環警合作聯合稽查噪音車案件,共計裁處294件,其中違反噪音管制法規定噪音檢驗不合格取締共計262件,另違反空氣汙染管制法規定排氣檢驗不合格取締共計32件。

環保局說明,為取締噪音車,環保局自2021年起陸續於新北市主要路段完成200處固定式科技執法設備設置,亦透過大數據分析噪音車熱區,以移動式科技執法加強取締,統計去年共執行340處,透過科技執法共計裁處4700件,設置數量及裁處件數為全國第一。另針對噪音車出沒路段熱區,協調交通局完成調整39處紅綠燈秒數促使車輛降速減噪,以行政手段打擊噪音車。

為方便民眾排氣管認證及登記,新北市配合中央政策協助民眾排氣管認證作業,至去年底截止前案件數為1萬6935件達全國最高,吸引許多車主跨縣市檢測,今年起不再受理民眾申請,預計在今年3月前全數完成去年底前登錄的檢測及認證作業。

新北市環保局呼籲,排氣管認證合格不代表拿到「免死金牌」,即使是經認證,若因不當使用或破損造成噪音,亦可依法裁罰,圖為車輛排氣檢驗情形。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新北市環保局呼籲,排氣管認證合格不代表拿到「免死金牌」,即使是經認證,若因不當使用或破損造成噪音,亦可依法裁罰,圖為車輛排氣檢驗情形。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認證排氣管若不當使用或破損造成噪音遭環保局科技執法取締,可依噪音管制法處新台幣1800至3600元。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認證排氣管若不當使用或破損造成噪音遭環保局科技執法取締,可依噪音管制法處新台幣1800至3600元。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自今年1月1日起,使用未經認證排氣管遭警方攔檢,可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處新台幣900至1800元罰鍰。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自今年1月1日起,使用未經認證排氣管遭警方攔檢,可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處新台幣900至1800元罰鍰。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噪音 環保局

延伸閱讀

嘉義縣「測速王」出爐!高鐵前科技執法8428件意外奪冠

嘉市新增4處科技執法 加強取締不禮讓行人、兩段左轉及快車道右轉

新春大掃除!丟回收注意1禁忌 新北環保局示警:最高罰6千

桃環保局:車輛改排氣管需認證和登記 今年起不再免費

相關新聞

苗栗南庄露營區驚傳車墜溪谷! 3人受困吊掛救援中

苗栗縣南庄鄉通安橋川夏露營區附近下午近3點時發生車輛墜入溪谷意外,目前已知有3人受困車內,意識都清楚,但3人因傷勢必須吊...

別被山下好天氣騙了…高山積雪路滑 2天4山友罹難

高雄陸姓男子與林姓女子廿一日相約登玉山,前天上午被發現在玉山「魔王坡」失蹤,空勤直升機及救難人員於傍晚發現他們受困魔王坡...

影/憾!2山友雪攀玉山墜谷雙亡 遺體吊掛下山

玉山傳山難,一對年約20多歲男女山友昨疑於主北峰叉路口「魔王坡」墜谷身亡,因失事地點深達380米,冰雪環境險惡,救援難度...

台中清水48年爛尾樓塌 住戶摸黑逃

台中市清水區中興街一處六層樓建物昨天凌晨驚傳五、六樓坍塌呈V字型,下方十三戶、卅五人倉皇逃生,幸無人傷亡。該建物為「爛尾...

台中清水大樓塌陷呈V字 市府:將評估是否全棟拆除

台中市清水區一棟大樓今天凌晨傳出5、6樓層塌陷意外,漏夜疏散13戶35人,台中市都發局長李正偉等人上午會同台中市建築師公...

清水塌樓早有傾斜今晨連塌兩次!居民目擊巨大聲響後一片白茫茫

台中清水區一棟6層RC連棟大樓今天凌晨1時44分傳出5、6樓層塌陷意外,這棟大樓1到4樓有居民,13戶34人緊急撤離。當...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