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火災躲浴室是迷思?防災逃生手冊提「3大理由」 火警死亡地點多在浴廁
新竹豪宅晴空匯火警逃生受關注,許多民眾以為發生火災就躲進廁所,但新北市市民防災手冊防火逃生要領指出,民宅火警死亡地點多在浴廁,可能是浴廁有水、潮濕,讓民眾誤以為可以保持低溫,但浴室並非相對安全待援空間,因為「塑膠門不耐高溫、廁所常沒對外窗可呼救、消防人員不易發現」。
新北市民防災手冊防火逃生要領也指出,浴室排水孔下方有隔氣用「存水彎」,避免排水管內臭味流入浴室,所以也不會有新鮮空氣進入浴室。基隆市消防局技正黃欽賢說,火場逃生以樓梯為主,避難器具為輔。如果待在屋內待援,可打「119」說清楚位置,沒有電話可到窗口對外求援;在屋內待援時要在安全空間待援,浴室多沒對外窗,空氣不流通,「千萬不要躲在浴室」。
屋內哪裡是等待救援的相對安全空間?黃欽賢表示,離火、煙、熱越遠,等待救援的時間就會延長。最好是非易燃隔間材質、門為木或金屬材質,且無缺口,並有足夠大,能讓搶救人員由外救援大小的對外窗的空間。
黃欽賢說,大樓住戶得知屋外發生火災,可先輕觸門把,如果門把很燙,開門見煙,要馬上關門,塞門縫阻絕火煙竄入屋內,並往屋內距離火、煙、熱的反方向,尋找等待救援空間。如果門把不燙,開門無煙,外出逃生時記得要關門,阻絕火煙擴散,再從樓梯往下、往外逃生。
黃欽賢表示,大樓發生火災時若被迫待在屋內待援,打119求救通話時不要慌張,要說清楚受困人數、困在那個樓層、那個位置,可以加速救援;如果不能打電話求救,要想其他辦法求救,例如在窗口呼救,「讓外界知道你在哪裡」。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