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全台最低溫11.6度 今起白天明顯回暖 下周二再度變天

向司法不公宣戰!向心返港「射3箭」 跨海提告王立強

美拉斯維加斯內華達大學槍擊案 來自台灣的商學院教授殞命

瑞芳登山遭蜂攻擊2死…急救前全身發黑 被螫山友:逃都逃不掉

由20人組成的登山團體,今天在新北市瑞芳山區登山健行途中遭蜂群攻擊,其中11人送醫,2名男子經急救後宣告不治。

由20人組成的登山團體,今天在新北市瑞芳區坑子內山走向萬壽山區途中遭到蜂群攻擊,有7男4女共11人被螫傷,其中7人症狀較輕微,與未受傷的9人自行下山,途中與上山搜救人員會合送醫。

另4名同為60多歲的許姓、王姓、胡姓和焦姓男子傷勢較為嚴重,其中焦男跌落約5公尺深的山谷,4人留在山區等待救援,搜救人員約下午1時30分接觸到4名患者,並將焦男救回步道,4人當時意識清楚。

許男和王男尚可行走,在搜救人員陪同下走到瑞慈宮登山口,由救護車送往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治療,治療後已返家休養。不過,搬運過程中,胡男和焦男失去生命徵象,立即注射腎上腺素和輸液,加速搬運下山後,分別送往瑞芳礦工醫院和台灣礦工醫院急救。

台灣礦工醫院院長黎慶福表示,焦男到院時已失去呼吸、心跳,全身發黑、瞳孔已放大且四肢肌肉已僵硬,經急救後,下午5時58分宣告不治。胡男則於晚間6時急救無效,回天乏術。

王男表示,上午10時許在登山口集合出發,經過約1.5小時後,突然一整群蜂竄出,可用傾巢而出形容,怎麼逃也逃不掉,許多同行山友逃跑時跌倒,手腳等處被叮傷,但沒看到蜂窩。

王男表示,胡男和焦男患有慢性病,抵抗力不如一般人,他目睹2人倒地身上布滿蜂群,試圖想把蜂群趕走,卻把蜂群引上身也遭蜂群襲擊,其中焦男全身都變黑,病況不樂觀。

救援過程中,有4名搜救人員也被螫傷,所幸治療後沒有大礙,救援人員在現場並未找到蜂窩,發現蜂幾乎整隻是黑色,長度約3公分至5公分。

養蜜蜂專家黃皇龍表示,若蜂幾乎整隻是黑色,研判攻擊的是黑腹虎頭蜂,這類虎頭蜂生性敏感,尤其入秋時節開始繁衍下一代,加上族群變大攻擊性更是強烈,一有風吹草動就會派出「偵察蜂」,一旦威脅逼近便釋放賀爾蒙吸引蜂窩內蜂群傾巢而出攻擊。

黃皇龍說,黑腹虎頭蜂一般會在地勢較高點,且選擇四周最高的大樹構築蜂窩,蜂窩直徑可達約90公分,不過,由於今年有颱風,蜂窩也可能構築在較低且隱密的樹木,建議山友只要發現「偵察蜂」,要立即將身體壓低動作不要太大,緩緩離開現場。

新北市消防局表示,瑞芳山區20日發生蜂螫事件,多名登山客疑遭虎頭蜂攻擊,消防獲報到場先給部分傷者施打點滴,救護人員也協助肌肉注射腎上腺素,以舒緩遭蜂螫所產生不適。(翻攝畫面)中央社
新北市消防局表示,瑞芳山區20日發生蜂螫事件,多名登山客疑遭虎頭蜂攻擊,消防獲報到場先給部分傷者施打點滴,救護人員也協助肌肉注射腎上腺素,以舒緩遭蜂螫所產生不適。(翻攝畫面)中央社
新北市瑞芳山區20日發生多名登山客遭蜂螫事件,被送往基隆長庚醫院的傷者秀出遭蜜蜂螫傷的手部,指出傷處麻痛難耐。中央社
新北市瑞芳山區20日發生多名登山客遭蜂螫事件,被送往基隆長庚醫院的傷者秀出遭蜜蜂螫傷的手部,指出傷處麻痛難耐。中央社

瑞芳 虎頭蜂 山友

延伸閱讀

獨/瑞芳蜂螫2死找到元凶!照片認定是黃腳虎頭蜂 現場至少100多隻

入秋前後蜂最兇!新北瑞芳山區蜂螫最多 這些步道危險

瑞芳登山團遭蜂群攻擊!重傷2人宣告不治 4搜救員也被螫

見命危2人跌倒被蜂圍繞…他想引蜂群離開 卻引到自己身上遭螫

相關新聞

北市南機場老舊公寓大火一死二傷 疑電暖器引發火勢

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二段南機場忠恕社區公寓,今天上午一戶4樓民宅發生火災,造成一死兩傷慘劇,消防局火調科還在釐清火災原因,...

獨/北市國中生輕生咎責遭休職2年 當事校長遺憾:脫離事實

北市2017年一名患有妥瑞氏症國中生輕生,監委聽聞死者遭校方恐嚇羞辱,立案調查後,彈劾朱姓校長;懲戒法院認定朱違反性平及...

影/恐怖畫面曝!高雄水泥攪拌車疑視線差 8旬翁騎單車捲輪下

高雄市蔡姓男子今天上午11時許駕駛水泥攪拌車,行經三民區美都路右轉遼寧三街時,疑視線死角,未注意同向騎單車的85歲陳姓老...

法籍情侶檔屏東彎刀縱走迷路失聯 3天後在隘寮南溪谷獲救

法國籍情侶檔來台觀光,男約38歲、女約30歲,2人在23日進入屏東縣霧頭山,預計花費4天完成「彎刀縱走」行程,26日因迷...

南投小吃店河豚宴 1死8送醫

南投縣仁愛鄉四十四歲洪姓男子前天收到友人贈送的河豚,做成生魚片、煮成肉湯請八名親友大快朵頤,昨天上午眾人陸續出現嘴巴、手...

南投小吃店老闆開心料理河豚請親友 眾人嘴麻手麻釀1死8傷

南投仁愛今上午傳出食物中毒事件,44歲洪姓男子昨晚煮食河豚料理,與8名親友大啖分享,今上午眾人陸續出現嘴巴、手腳麻痺無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