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消防員手繪400案例 反省精進「給患者最好一次」
高雄市政府消防局六龜分隊隊員劉柏群,現年27歲,高雄六龜人,任消防員4年,就讀臺體大期間發掘救護熱忱,一舉考上消防員,入行至今,維持筆記每次勤務、反省每次救護行為的習慣;去年經學長鼓勵,整理其中一篇特殊車禍案例,投稿JPER國際期刊,獲得刊載,受學界肯定。
劉柏群原就讀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健康科學學系,大一因科系需求,考取EMT救護技術員證照,意外發現救護專業的高深與價值,開啟鑽研這項領域的興趣,大三升大四之際確認志向,畢業即成功以特考考取消防員資格。
劉柏群言談間流露處事競業、沈穩的性格,他說,一直以來都有寫日記,沈澱自己的習慣,成為消防員後,將習慣帶進工作領域,每一次出勤結束都會記下任務經過、處置方式,事後反省、檢討,持續精進救護技巧,目前累積近400件案例。
對自身工作沈著、踏實以對的劉柏群,初入消防界仍不免受到震撼。他回憶,2019年小港大林蒲泰興文化廣場火警,他當時在勤指中心,負責指揮調度車輛及人力,火警造成1死2傷,後續遭媒體質疑第一時間未派雲梯車,延誤搶救。
劉柏群坦言,媒體帶起質疑聲浪,加上被火舌吞噬的一家人,同為救災救護的義消夥伴,讓他深受打擊,甚至自我懷疑。事後他反思整起救護調派過程,檢視筆記,和前輩討教、討論,肯認自己已就客觀條件做出最適當判斷,但不忘自我要求,增進掌握資訊的深度與速度,他說「還能更好」。
劉柏群在勤務指揮中心一年,隨即申請轉調家鄉六龜,他期望汲取內外勤經驗,同時也為家鄉服務。記者詢問是否有意派至便捷熱鬧的市區,劉柏群表示,現處崗位仍有許多專業值得學習,山區勤務量雖不比市區,卻因醫療資源缺乏,送醫時間拉長,患者在急救路途可能出現各種機轉,更加挑戰救護員應變能力。
翻開劉柏群的筆記,秀麗字體加上精緻圖畫,密密麻麻紀錄擔任消防員的心路歷程,甚至還能看見同一位病患不同時期,由劉柏群經手的救護情況。劉柏群說,消防員可以不斷累積救護次數,對患者而言,卻可能是人生「唯一一次」,他期許自己不斷精進救護技能「給患者最好的一次」。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