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我也愛你,非常想你」 林之晨撰序談失智父林芳郁:我見過最接近的完人

抽獎/ASUS TUF Gaming初音未來聯名電競組開箱!鍵盤、耳機、滑鼠、鼠墊全套香翻

美國務院恢復國際學生簽證面談!不符合1前提恐被拒簽

衛福部研議性騷者「性平教育抵罰鍰」 被害人質疑輕縱

性平三法修法後,性騷申訴案件增加,分析案件不少行為人自認無犯意,衛福部研議以「教育時數抵銷罰鍰」,強化行為人對性騷認知。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性平三法修法後,性騷申訴案件增加,分析案件不少行為人自認無犯意,衛福部研議以「教育時數抵銷罰鍰」,強化行為人對性騷認知。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因應MeToo浪潮,立法院去年迅速通過@@@性平三法@@@修法,新法才剛加重性騷人至少要處罰鍰,因申訴、訴願案件大增,許多被控性騷者自認無犯意。衛福部近期研議以「性平教育時數抵銷罰鍰」,引發爭議。被害人質疑,此舉是輕放性騷者、無視被害人的傷痛。

衛福部保護司長張秀鴛表示,性騷擾防治法修法後,改為由地方審議會審議案件,若認定構成言語性騷可處以罰鍰;被控性騷的行為人若不服可向衛福部訴願。據統計,二○二四年一到八月共有一五九件訴願案,多數為初犯且稱無犯意,未察覺行為違法。

張秀鴛說,無論行為人所言是否為脫罪之詞,但都凸顯國家應該要強化性平教育;目前適用校園性騷案件的性別平等教育法,已納輔導教育,但社區性的性騷防治法並無輔導教育機制,而是直接以公權力介入,一旦調查成立至少處以罰鍰,因此外界建議,可有另一種選擇,被判定性騷者,若完成性平輔導、教育可抵免罰鍰。

張秀鴛說,目前研議教育先行的範疇,僅討論非權勢性騷的一般性騷案件,且是初犯者。因為實務上,不少行為人自以為幽默,用講黃色笑話的方式靠近異性,或是傳色情圖片以暗示對對方的欣賞,卻不知道已踩到性騷底線,另外,教育先行也不適用違反性騷擾防治法第廿五條的刑事判定有罪者。

張秀鴛強調,國家應強化性平教育,教育先行的目標是「不讓被害人暗夜哭泣,要讓行為人學會尊重他人。」衛福部將分析今年下半年的訴願案,並徵求婦女團體的意見、了解第一線工作量是否負荷過重,凝聚共識後,再討論是否推行並修法。

對此,學者與部分婦團指出,性騷行為常因缺乏意識與教育造成,單靠罰鍰難遏止,認同教育先行制度,但有民團認為,不該貿然推行,應採教育與罰鍰並行才有效果。地方單位憂心,若以教育取代罰鍰,恐淡化性騷嚴重性。

性騷擾防治法去年修法後,若被指控性騷經調查確定成案,非權勢性騷的行政罰鍰為一到十萬元罰金,權勢性騷罰鍰加碼,可罰六萬到六十萬不等,且權勢性騷事件民事賠償部分,法院得依損害額酌定一至三倍的懲罰性賠償金;若行為人有意圖性騷擾,乘人不及抗拒而為親吻、擁抱或觸摸其臀部、胸部或其他身體隱私處之行為者,需負刑事責任,可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十萬元以下罰金利用權勢或機會而犯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衛福部 性騷 性平三法 性平

延伸閱讀

性騷案用教育抵罰鍰? 社工:有人裁罰都不理 會去上課?

新聞眼/凝聚「性騷零容忍」社會共識 才是根本

性騷案用教育抵罰鍰? 受害者:對加害人不痛不癢

職棒移師花蓮女球迷遭襲臀性騷 縣府研議增設監視器

相關新聞

觀光與學生簽證入台日租套房賣淫 警上門3國籍女就逮

外籍女子來台非法打工狀況惡化,台北市警方最近接連獲報住宅大樓日租套房及旅館內有外籍女子拉客賣淫,近1個月間在萬華區、中山...

富二代死黨組詐團收水大開性愛趴 撈1.5億軍師獲輕判

高雄律師公會前副祕書長陳逸軒被控與高中富二代死黨合組詐團車手集團,4名高中同窗負責集團運作,陳則提供法律諮詢,一群人還曾...

獨/電子外包商網約少女 電擊器上銬逼拍裸照性侵判9年

苗栗縣謝姓男子是電子廠外包商,去年間透過交友軟體,以面交虛擬幣為由,在住處以電擊器恫嚇少女,「有被電過嗎」,逼迫少女拍攝...

桃園少年隊輔導員猥褻少女 藉職務強迫摟抱、摸胸遭判刑

桃園市少年警察隊黃姓少年輔導員去年間輔導一名未滿年少女,藉機與其獨處並強迫摟抱、撫摸全身。桃園地院認為,黃男第一線接觸曝...

人渣!不爽女兒結交男友 獸父2度性侵報復 官斥令人髮指這樣判

簡直枉為人父!台灣早前有男子因為不滿已成年的女兒結交男友,竟威脅對男方及其家人不利,更2度性侵女兒報復。女兒事後報警求助,男子承認犯罪表現懊悔,女兒心軟原諒父親,同時請求法院輕判。

婦科醫師陳泰昌涉性騷女患者 亞大醫改口:即日停止各項醫療業務

台中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科主任陳泰昌被女患者指控,以看診名義多次對她襲胸、摸腿。女患者今透過鏡周刊報導,質疑為何至今仍看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