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錯過替哥哥換位機會!印航空難奇蹟倖存者飽受折磨:希望沒活下來

中國漫記/稀土制裁延燒至台灣 半導體業能全身而退?

霹靂15飛彈遠距獵殺印戰機 我紀德級艦標二飛彈也能CEC

台南陳進興造成鄉里人心惶惶 婦幼隊:請孩子結伴而行

陳姓男子過去至少犯下8起持凶器隨機脅迫傷害10歲至18歲未成年女性及幼女,這次再犯持菜刀性侵女鄰居,一審判刑14年,他不服上訴,台南高分院駁回;台南市婦幼警察隊警務員潘品如指出,孩子務必結伴成行,不要落單,避免走在偏僻之處,若有危險應立即撥打110。

判決指出,陳自1979年起即不斷以駕駛贓車、持水果刀、西瓜刀、鐮刀、菜刀及鐵棍等凶器,8次犯下強制性交並予拘禁,手段殘忍且無人性;這次再犯本案,被害人希望陳能判處死刑,轄區里長提出陳情暨聯署書,表明被告多次犯行,危害鄉里,已造成鄉民惶惶不安。

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副教授王伯頎指出,陳的犯行重大,很像當年逃亡期間犯下15件強暴案的白曉燕綁架案主嫌陳進興;其手法殘暴,令人髮指,也同樣大小通吃。許多受到侵害的女性因身心重創,又擔心名譽和出面造成的二度傷害,不敢報案提告,本案極可能有類似情況。

陳過去下手的對象包括10歲、11歲、13歲、14歲、16歲、17歲,台南市警局「婦幼人身安全」專業講師潘品如提醒,預防性侵犯罪,主要應提高警覺,注意周遭人事物,千萬不要當低頭族,要走在光線明亮、有店家的地方。

她提醒,孩子務必結伴成行,不要落單,因歹徒通常「柿子挑軟的吃」,多半是找獨身女子下手;國高中學生以及社區民眾可向婦幼警察隊或轄區分局申請防身術教學,當遇到熊抱、隨機犯案、甚至是持凶器的歹徒,或是手被抓住,也有概念知道怎麼應對,爭取逃脫機會。

陳姓男子曾偽裝成13歲少女的父親友人,要求少女開門,並持菜刀性侵得逞,控制行動16小時;潘品如呼籲,父母平時要教育孩子居家安全觀念,有人按鈴都不要輕易開門,要打電話給父母確認,或在門後大喊「爸,有人找你啦」,看對方是否逃跑。

家長要提醒孩子確實鎖上門鎖,同時還可以跟孩子演練各種「陌生人按鈴、敲門怎麼辦」的情境,讓孩子不會害怕;更要教育孩子遇到危險時就打110的習慣,要能很快說出「我在哪裡」、「遇到什麼危險」。

如果不能打電話,可以下載警政署「警政服務」APP,用視訊報案,比手畫腳,警察就能迅速受理、找到人;另外,潘品如指出,學生要告訴家人返家時間,家人要有警覺意識,若超過時間沒有回家,要立即聯絡尋找。

對於性侵害犯罪加害人回歸社區,潘品如指出,派出所勤區員警會定期前往約制告誡,陳半年也要到分局登記報到,說明工作交往、交通工具;但對於有身心症狀的人,仍需要衛政單位介入處遇,才能根治他的問題。

台南市婦幼警察隊警務員潘品如指出,孩子務必結伴成行,不要落單,避免走在偏僻之處,若有危險應立即撥打110。記者袁志豪/攝影
台南市婦幼警察隊警務員潘品如指出,孩子務必結伴成行,不要落單,避免走在偏僻之處,若有危險應立即撥打110。記者袁志豪/攝影

陳進興 警察 父母 未成年 性侵 台南

延伸閱讀

獨/台南陳進興連續持凶器性侵 法院判14年:10歲到80歲都不放過

台南陳進興連續持凶器控制少女性侵 45年來至少犯8案

殺害花蓮女師凶嫌落網 警帶回住處找凶器

婦信「吳淡如」中計1979萬入歹徒口袋 落網車手緩刑

相關新聞

「成也暖男,敗也暖男」…呂秋遠私生子風波延燒 律師揭雙方公關致命傷

知名律師暨網紅呂秋遠近日因「非婚生子」風波再度成為輿論焦點。孩子生母、律師林沄蓁日前與作家H合體開直播,強調自己並未「瘋狂追求」呂秋遠,並反擊相關傳聞。然而,律師王至德則點出,雙方在處理風波過程中的言行,恐怕不僅無助止血,反而讓事件再次延燒。

台南好市多賣場男子偷拍女店員裙下 竟是陸軍少校軍官

30歲陳姓陸軍現役少校上月30日前往台南市好市多賣場購物,竟對女店員心生歹念,趁對方在整理貨架時,尾隨拿手機偷拍裙底畫面...

台南陳進興連續持凶器性侵 法院判14年:10歲到80歲都不放過

台南市陳姓男子過去已犯下至少8起持凶器隨機脅迫傷害10歲至18歲未成年女性及幼女,強制性交並予拘禁,手段殘忍且無人性;去...

觀光與學生簽證入台日租套房賣淫 警上門3國籍女就逮

外籍女子來台非法打工狀況惡化,台北市警方最近接連獲報住宅大樓日租套房及旅館內有外籍女子拉客賣淫,近1個月間在萬華區、中山...

富二代死黨組詐團收水大開性愛趴 撈1.5億軍師獲輕判

高雄律師公會前副祕書長陳逸軒被控與高中富二代死黨合組詐團車手集團,4名高中同窗負責集團運作,陳則提供法律諮詢,一群人還曾...

獨/電子外包商網約少女 電擊器上銬逼拍裸照性侵判9年

苗栗縣謝姓男子是電子廠外包商,去年間透過交友軟體,以面交虛擬幣為由,在住處以電擊器恫嚇少女,「有被電過嗎」,逼迫少女拍攝...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