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教宗方濟各病逝 生前作風親民、打破保守主義…梵中關係成未竟之志

快訊/教宗方濟各辭世 享壽88歲

剴剴案讓民眾群呼「虐童致死唯一死刑」 律師點1關鍵「不妥」引論戰

台北地院19日開庭審理男童「剴剴」遭保母劉彩萱、劉若琳凌虐致死案,上千人到場陳抗,其中有人高舉「虐童致死,唯一死刑」紙板。記者杜建重/攝影
台北地院19日開庭審理男童「剴剴」遭保母劉彩萱、劉若琳凌虐致死案,上千人到場陳抗,其中有人高舉「虐童致死,唯一死刑」紙板。記者杜建重/攝影
劉姓保母姊妹涉虐死男童「剴剴」,被檢方依妨害幼童自然發育等罪嫌起訴,台北地方法院國民法官法庭於本月19日開庭,有民眾在法院前高舉紙板表達「虐童致死,唯一死刑」,對此律師林智群認為,此立法方向並不妥當,他擔憂若此制上路,加害人在兒童瀕死時會藏起兒童而非送醫,以免於被判死刑。貼文一出,引起支持方與反對方論戰。

林智群在臉書個人專頁「林智群律師(klaw)」發文表示,在剴剴案開庭日看見有人支持「虐童致死,唯一死刑」因而有感而發,他直言被檢方起訴的劉姓保母姊妹確實惡劣,但是若因此立法將虐童致死處以唯一死刑,並不妥當,因為必須考量立法後,兒虐的加害人行為上會出現什麼改變,林智群對此並不樂觀。

林智群指出,倘若立下「虐童致死,唯一死刑」的法律,加害人在兒童瀕死之際,會選擇不將其送醫,反而會將兒童藏起,待社工上門詢問時,謊稱兒童失蹤;林智群認為,「如果法律是唯一死刑,保母連送醫都不會,她會直接處理掉」,並進一步指出,若在現行法規下,保母願意將兒童送醫,還能換取急救時間,修法後卻反而提高兒童的生命風險,因為只要謊稱兒童失蹤,加害人便永遠不會被判死刑。

有網友不認同律師林智群的論述,「照這邏輯是不是死刑都可以廢除了?兇手看到被他虐奄奄一息的,都會想到要趕快送醫,來拚不用死刑?實際上案件的狀況是這樣嗎?」、「我想並不ㄧ定像律師您說的那樣!我認為需加上禁止打小孩,那也有可能要下手打小孩之前會心有警惕而害怕」、「如果今天沒有死刑,孩子快死掉了,保母一樣會把孩子凌虐致死,因為他打從一開始就知道反正我虐死他,我不會有死刑也沒事」、「要是我還是可能送醫啊!因為醫得好就救回來,沒送醫我還要藏屍體藏20年,其實說小孩不見,警察也是會查的,且保母是最後接觸者,嫌疑最大」。

但是也有人支持林智群看法,「唯一死刑最可能就是滅屍,賭不會被發現」、「讓一個幼兒消失比讓成人消失容易多了……」、「有道理」、「唯一死刑,那就是小孩只要不對勁,加害者沒人敢送醫,甚至會更抗拒讓小孩就醫甚至到校就讀,很多的受虐案件是學校教師發現或者送醫時被醫護人員發現」。

有網友則關注社會安全網的重要性,「保母審核機制、保母培訓機制、社會安全網等問題若不被重視,只會一直重演類似悲劇」、「對這些小孩來說,最重要的是避免虐待情事發生,而非等到案件發生後再進行嚴厲的懲處,在要求刑罰加重之餘,也要思考社會安全網的補強,才能真正保護到這些兒童」。

受虐兒 死刑 虐童

延伸閱讀

家寧發新片惹議!Andy會不會贏?律師分析「三大關鍵」問題

家寧發聲明反擊 林智群「解讀」6點白話文:張家背書Andy講的是真的

鞭數十驅之別院…國文課本《兒時記趣》被刪文? 律師:精華後半段兒童不宜

車禍傷者也只能等!律師揭醫護離職潮嚴重現況:父斷食1天無法開刀

相關新聞

父抓2歲兒撞冰箱 搶救近月不治

台中市吳姓男子只因兩歲大的兒子好奇玩冰箱,一時情緒失控,涉抓住男童身體用力猛撞冰箱,造成男童腦出血,廿小時後傷勢惡化在家...

im.B案主嫌改判16年 沒收金額減半

台灣金隆科技公司成立im.B平台涉吸金逾八十三億,一審依銀行法、洗錢罪判負責人曾耀鋒十六年六月、女友張淑芬十二年二月徒刑...

柯文哲涉圖利京華城有沒有罪?檢方拋一策略:聲請傳喚苗博雅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等案,台北地院今提解柯出庭行準備程序。檢察官拋出訴訟策略,聲請傳喚曾就京華城案質詢的台北市議員...

雇黑道殺前妻 開車追撞、球棒毆頭

桃園市王姓男子涉嫌向黑道買凶追殺廖姓前妻,廖遭開車追撞重傷,又在經營的通訊行遭持棒毆打昏迷。桃園地檢署查出,王懷疑廖對感...

捷運石牌站月台驚傳隨機砍人!蔣萬安下令嚴辦:不容許暴力

台北石牌捷運站今天傍晚5時54分驚傳隨機傷人事件,一名50歲女子在月台候車時,突遭另一名40歲女子持利器從背後攻擊,造成...

中火發電廠再出工安意外 營造工人墜地下室頭鼻出血不治

台中火力發電廠今早驚傳施工人員死亡的工安意外,台中港消防隊上午8時20分接獲中市119轉報表示,龍昌路1號華志營造工地有...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