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學前幼童保護有漏洞 雙重查核機制補救
周姓夫妻衝突害死3個月大的長子,若非周妻自首,恐怕要到孩子就讀國小才會曝光,銘傳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戴世玫直言,社會安全網針對0到6歲的幼童保護還存在很大漏洞,且問題環環相扣,需要警政、戶政、衛生和民力一起解決。台大社工系教授劉淑瓊強調,此案相當特殊,應作為家暴社福案件檢討改進案例,並建立雙重查核機制。
戴世玫表示,0到6歲幼童受虐無人發現的社會案例不少,通常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小孩得接種疫苗或接受義務教育才察覺異狀,針對6歲以前孩童的安全照護確實存在很大漏洞。
戴世玫說,兒童人口是社會公共財,但政府保障他們的力道卻不足。例如,衛生方面應請區域醫院認領轄區,定期拜訪新生兒家庭,針對拒絕幼兒接種疫苗的家庭造冊,追蹤小孩去向。戶政也可以利用請領補助機會,確認孩子健康安全。至於警政則應發揮早期訪視家戶的本能,主動出擊關懷,又或者能請義警民防協助。
劉淑瓊說,周姓夫妻簽下切結書,衛生單位就不會再通知催促家長打疫苗,如同有「醫療豁免」,但國家關懷也跟幼童脫鉤了,應建立雙重查核機制,國內雖有部分縣市有做,但不是全部,可借鏡德國,若以健康理由拒絕幼童接種,須具備醫生證明,若是宗教或其他理由拒絕,也有社工訪視確認。
另外,政府在給予生育及育兒津貼時也可以設一些關卡,加強查核發放,否則政府發放津貼鼓勵生育,幼童沒受到好的照顧,甚至死亡,政策就失去原本的美意。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