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藍綠和解 立委吳宗憲偶像竟是「人間鬼娃」王世堅

雨快停了! 吳德榮:白天起好轉 明熱如炎夏 未來10天颱風生成機率曝

勞團發布企業禁止強迫勞動調查 近8成盼政府指引

禁止強迫勞動為重要議題,勞團今天發表首份企業落實禁止強迫勞動政策問卷調查,有近8成企業盼政府提供教育訓練與政策指引,勞團及學者都認為國內政策應法制化、跟上國際。

台灣勞工陣線與國家人權委員會合作,以經濟部網站公告的「實收資本額500大企業」為對象,扣除金融控股公司與資產投資公司等非生產型法人機構後,進行首份「台灣企業落實禁止強迫勞動政策」問卷調查。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今天分享調查結果指出,台灣作為一個電子業非常發達的國家,更是全球供應鏈一環,但企業對供應鏈的禁止強迫勞動意識的教育仍有待加強,問卷顯示有68.9%的企業未針對供應鏈提供強化勞動意識的培訓。

調查也顯示,僅有18%企業設置專責部門,顯示推動力道不足,在員工訓練方面,約7成企業為人資或全體員工提供教育,供應商培訓則為68.9%。在風險評估層面,雖有70.2%企業針對內部風險進行評估,但針對供應鏈風險則僅60.7%。

不過,孫友聯說,仍有近7成企業會考慮供應鏈是否有發生強迫勞動情況,也會在採購契約上,要求企業必須有相關禁止強迫勞動的管理。

在申訴與補救方面,約7成企業設有內部申訴機制,但過半數無明確處理供應鏈強迫勞動的程序,僅38.6%提供勞工補救措施,且逾3成企業對「企業與人權國家行動計畫」不瞭解,9成以上企業未曾接受政府相關協助。

孫友聯表示,強迫勞動無所不在,台灣作為一個以全球貿易為主的經濟體,必須有更積極的作為,有滿高比例的企業希望政府能有明確、相關的政策指引作為依循,包含提供企業必要教育訓練、協助掌握國際趨勢,以及效法國際立法規範企業必須尊重人權的義務。

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副教授邱羽凡說,禁止強迫勞動這類調查應由政府主導,卻一直由民間推動,政府也未及時跟進,導致台灣人權暴露高風險中。政府應履行聯合國工商企業與人權指導原則(UNGPs)中的國家保護義務,先進行風險盤點,否則根本無法保障人權。

邱羽凡提到,由經濟部負責的台灣供應鏈企業尊重人權指引遲遲未提出,調查沒有、指引也沒有,台灣企業就暴露在全球供應鏈裡被其他國家和法律調查的風險中,台灣產品未來出口到其他國家就可能有問題。

邱羽凡指出,報告也顯示,企業只會識別超時加班,卻無法辨識更隱性的強迫勞動,如背債工作的移工,代表企業不知如何處理這些風險。勞動部身為主管機關,是否有提供企業辨識強迫勞動的指引,目前看來僅著重查加班費,這無法符合國際標準。

邱羽凡呼籲,經濟部應儘快推出供應鏈調查指引,勞動部應協助企業辨識強迫勞動,金管會的永續報告書也應加入具公信力的人權第三方認證,否則難以落實保障人權目標。

風險 供應鏈 人權

延伸閱讀

前鎮漁港船員會館啟用 陳其邁:這個難賺但重要

華府點燈紀念六四 天安門學者:人權和所有人息息相關

「六四事件」36周年 陸委會籲中共保障人權:包容多元意見

綠稱提廢監院藍白不跟 林濁水批假球:蔡英文還硬塞人權會

相關新聞

批部會踢皮球 學者:強制議價先行並確立「新聞有價」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開「我國媒體議價制度立法」公聽會,眾多學者盼盡速立法。不少學者認為,相關制度立法已迫在眉睫,但部會間還...

以色列發動斬首 圖解空襲地點與伊朗核設施位置 斬首哪些關鍵人物?

以色列13日凌晨空襲數十個伊朗目標,包括伊斯法罕省重要鈾濃縮核設施在內,並擊斃多位伊朗軍事高層及核科學家。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在以色列發動攻擊前就已得知相關計畫,並強調伊朗不能擁有核彈。伊朗13日下午則透過官媒宣布,將退出原定15日在阿曼舉行的伊美第6輪核談判。

廣角鏡/賴總統視察反恐訓練

賴清德總統昨上午到桃園新屋的內政部警政署反恐訓練中心,視察室內攻堅等演練,場面震撼。賴致詞表示,維安特勤隊的格言「餘皆牧...

大都會名作展在故宮 賴清德同框馬唯中 讚她「台灣的女兒」

故宮北院第二展覽館歷經兩年整修,昨重新啟用,首檔國際大展迎來「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集結雷諾瓦、梵谷、馬諦斯、賽尚等...

罷綠委又失敗 罷免黃捷、許智傑二階連署未達標不送件

罷團發起罷免民進黨高雄市立委黃捷、許智傑活動,明天(6月14日)就是二階連署送件截止日,雙罷劫總部總幹事朱磊今天下午宣布,黃捷距離目標差距3400份、許智傑5700份,明天不會送件,連署份數不夠不代表失敗,只是人民對他們的信任感不足,也特別選在高雄地檢署開記者會,抗議國家機器在罷免連署過程的介入打壓與不公。

美大都會名作故宮登場 賴清德與馬唯中罕見同框

故宮北院第二展覽館歷經兩年整修,今重新啟用,首檔國際大展迎來「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集結雷諾瓦、梵谷、馬諦斯、賽尚等...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