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愛國放棄赴美 李遠看南方朔:不趨炎附勢的知識份子

作家、評論家南方朔9日下午因肺炎於醫院辭世,享壽78歲,家人表示將規劃舉辦追思會。南方朔年輕時曾策畫參與街頭運動,與周天瑞等人創辦新新聞雜誌,中年後從街頭走回書房,半生奉獻給閱讀和寫作,著作等身。他形容自己是「漂流型知識分子」、「最用功的民間學者」,認為記者和評論者要比其他行業更用功,才能領導時代。
文化部長李遠形容南方朔是「非常進步的知識份子典範」、也是不會趨炎附勢的知識份子,「我們會永遠懷念他。」
台大森林研究所畢業後,南方朔拿到美國大學提供的獎學金。沒想到那一年台美斷交,他毅然決定拒絕拿獎學金赴美的機會、選擇留在台灣「共赴國難」。媒體報導後他獲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召見,個性反骨的他卻拒絕蔣彥士為他安排職位。此一愛國心讓南方朔日後成為黨外雜誌總主筆,策劃參與街頭運動。他曾和導演侯孝賢等人在大選前成立「族群平等行動聯盟」,對總統候選人及其陣營撕裂、分化族群的言行,提出批判與糾正。
南方朔當過記者,35歲時發現自己「簡單的寫作走不下去」,希望用接近學者的方式寫深度評論。從那時起,南方朔就以做「最用功的民間學者」自我期許。「做一個真正的學者,生命是不夠用的。」他把生命中大部分的熱情與時間拿來讀書、寫評論,為了寫作他典藏許多冷僻豐富的書籍,其中還包括一本愛爾蘭語字典。身處數位時代,南方朔不用電腦、不會上網,形容自己寧願「在沒有google的環境寫作」、家中就是一個圖書館、需要資料就自己動手找書、翻書。
南方朔的評論掌握社會脈動,關心年輕族群,知識廣博、論述鏗鏘有力,不論是在政治界或文化圈,都是重量級的好筆。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南方朔在1980年代,是「非常進步的知識份子的典範」,當時的台灣社會正歷經激烈的轉變,民間力量崛起,強權的控制正在逐漸瓦解。南方朔身體力行上街頭、撰寫文章批判政治。他引進很多從原文書上讀到的知識,消化之後用於台灣社會的各種進步理論、新潮思想。他嗜讀如命,將各式各樣的思想源源不斷的寫在專欄裡。「當時對所有求知若渴的年輕人而言,一定都會讀他的專欄,受到一點點啟發。」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