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友手書「健保嚴苛」陳情 劉建國:癌症不該是有錢人病

肺癌是新國病,與肺癌、大腸癌及乳癌並列前3名癌別,衛福部健保署今年6月起擴大給付晚期肺癌免疫治療,預估每年近2千肺癌家庭受惠。台灣癌症基金會今舉行擴大給付記者會,立法委員劉建國拿出去年病友陳情時,手繪的肺癌給付困境表,導數第5行提到「健保嚴苛」,他表示,許多病友團體共同發聲,盼癌症不要同病不同命,「癌症不該是好野人(台語,有錢人)病。」
劉建國說,健保資源分配必須慎重,2023年開始,許多癌症團體不斷發聲,希望癌症治療不要因為病人經濟狀況有差別,不應該「有錢人能用比較好的治療,沒錢人用的治療比較差」,國人健康應平等看待。
目前政府提出降低癌症死亡率三分之一,劉建國說,在醫師治國情況下,癌症用藥給付速度應該加快、標準應該拉高,感謝各界發出正義之聲,讓健保署長石崇良聽見,並盡快做出增加給付規定,但癌症新藥基金今年僅50億,希望未來增加至百億元。
石崇良表示,健保署6月1日起給付免疫治療合併化療,是肺癌治療重要一步,國內最大宗肺癌類別是肺腺癌,其中約6成為EGFR變異,去年起健保開始給付第3代標靶藥物,由於第4期晚期肺癌,占比仍高達4成,這類晚期肺癌病人,需要藥物導入改善,免疫治療對於非EGFR病人是重要治療環節,納入給付後,每年適用人數約2千人,人年藥費100萬元,一年共花費健保20億元。
「明明有更合適、更好治療,卻因經濟無力負擔而放棄,作為病團代表,我非常清楚那種無力感。」台灣癌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說,肺癌長期占據癌症死亡人數第一名,為國人健康最大威脅,過去病友治療存在諸多困境,本次擴大給付是制度接住患者重要里程碑,更樹立國際肺癌照護標竿,也是接軌國際治療指引重要一步。
台灣胸腔重症暨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若新藥無法普及,醫療科技再發達,都難以降低死亡率,本次健保擴大給付,將是全民健康轉捩點,免疫治療底是國內外標準治療,不論是美國癌症治療指引,或國內5大醫學會指引,皆建議無腫瘤基因突變晚期肺腺癌患者,應第一線使用免疫治療藥物,或以免疫治療合併化療。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