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友手書「健保嚴苛」陳情 劉建國:癌症不該是有錢人病

立法委員劉建國拿出去年病友陳情時,手繪的肺癌給付困境表,導數第5行提到「健保嚴苛」,他表示,許多病友團體共同發聲,盼癌症不要同病不同命,「癌症不該是好野人(台語,有錢人)病。」記者林琮恩/攝影
立法委員劉建國拿出去年病友陳情時,手繪的肺癌給付困境表,導數第5行提到「健保嚴苛」,他表示,許多病友團體共同發聲,盼癌症不要同病不同命,「癌症不該是好野人(台語,有錢人)病。」記者林琮恩/攝影

肺癌是新國病,與肺癌、大腸癌及乳癌並列前3名癌別,衛福部健保署今年6月起擴大給付晚期肺癌免疫治療,預估每年近2千肺癌家庭受惠。台灣癌症基金會今舉行擴大給付記者會,立法委員劉建國拿出去年病友陳情時,手繪的肺癌給付困境表,導數第5行提到「健保嚴苛」,他表示,許多病友團體共同發聲,盼癌症不要同病不同命,「癌症不該是好野人(台語,有錢人)病。」

劉建國說,健保資源分配必須慎重,2023年開始,許多癌症團體不斷發聲,希望癌症治療不要因為病人經濟狀況有差別,不應該「有錢人能用比較好的治療,沒錢人用的治療比較差」,國人健康應平等看待。

目前政府提出降低癌症死亡率三分之一,劉建國說,在醫師治國情況下,癌症用藥給付速度應該加快、標準應該拉高,感謝各界發出正義之聲,讓健保署長石崇良聽見,並盡快做出增加給付規定,但癌症新藥基金今年僅50億,希望未來增加至百億元。

石崇良表示,健保署6月1日起給付免疫治療合併化療,是肺癌治療重要一步,國內最大宗肺癌類別是肺腺癌,其中約6成為EGFR變異,去年起健保開始給付第3代標靶藥物,由於第4期晚期肺癌,占比仍高達4成,這類晚期肺癌病人,需要藥物導入改善,免疫治療對於非EGFR病人是重要治療環節,納入給付後,每年適用人數約2千人,人年藥費100萬元,一年共花費健保20億元。

「明明有更合適、更好治療,卻因經濟無力負擔而放棄,作為病團代表,我非常清楚那種無力感。」台灣癌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說,肺癌長期占據癌症死亡人數第一名,為國人健康最大威脅,過去病友治療存在諸多困境,本次擴大給付是制度接住患者重要里程碑,更樹立國際肺癌照護標竿,也是接軌國際治療指引重要一步。

台灣胸腔重症暨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若新藥無法普及,醫療科技再發達,都難以降低死亡率,本次健保擴大給付,將是全民健康轉捩點,免疫治療底是國內外標準治療,不論是美國癌症治療指引,或國內5大醫學會指引,皆建議無腫瘤基因突變晚期肺腺癌患者,應第一線使用免疫治療藥物,或以免疫治療合併化療。

肺癌 癌症治療 健保署

延伸閱讀

影/邁向健康台灣 晚期肺腺癌健保全面接軌國際

嘉義長庚限縮腦中風收治 石崇良:一次血栓健保支付近30萬點

新冠升溫估6月底逾7千人重症 衛福部今天才開會應變

醫學中心門診營收占比偏高 健保署將估算盼降至50%以下

相關新聞

批部會踢皮球 學者:強制議價先行並確立「新聞有價」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開「我國媒體議價制度立法」公聽會,眾多學者盼盡速立法。不少學者認為,相關制度立法已迫在眉睫,但部會間還...

廣角鏡/賴總統視察反恐訓練

賴清德總統昨上午到桃園新屋的內政部警政署反恐訓練中心,視察室內攻堅等演練,場面震撼。賴致詞表示,維安特勤隊的格言「餘皆牧...

大都會名作展在故宮 賴清德同框馬唯中 讚她「台灣的女兒」

故宮北院第二展覽館歷經兩年整修,昨重新啟用,首檔國際大展迎來「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集結雷諾瓦、梵谷、馬諦斯、賽尚等...

罷綠委又失敗 罷免黃捷、許智傑二階連署未達標不送件

罷團發起罷免民進黨高雄市立委黃捷、許智傑活動,明天(6月14日)就是二階連署送件截止日,雙罷劫總部總幹事朱磊今天下午宣布,黃捷距離目標差距3400份、許智傑5700份,明天不會送件,連署份數不夠不代表失敗,只是人民對他們的信任感不足,也特別選在高雄地檢署開記者會,抗議國家機器在罷免連署過程的介入打壓與不公。

美大都會名作故宮登場 賴清德與馬唯中罕見同框

故宮北院第二展覽館歷經兩年整修,今重新啟用,首檔國際大展迎來「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集結雷諾瓦、梵谷、馬諦斯、賽尚等...

乙未割台與抗日 台灣光復80周年研討會劍潭登場

為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與中華戰略學會攜手舉辦的《乙未割台與抗日——台灣光復80周年》學術研討會,於2025年6月13日(五)台北劍潭青年活動中心經國紀念館一樓集賢廳盛大舉行。此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