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下到入夜!16縣市豪、大雨特報 3地區慎防雷擊

房門爆裂!女房東穿白衣破門闖屋畫面曝 樋口飯糰老闆按鈴告了

台中五億高中生案今判「婚姻無效」!夏男已入獄還拿不到遺產

【重磅快評】史哲空降高鐵 執政者用人沒有最扯只有更扯

行政院政務委員史哲將出任高鐵董事長。記者黃婉婷/攝影
行政院政務委員史哲將出任高鐵董事長。記者黃婉婷/攝影

一年前,史哲才因為職場霸凌爭議,由文化部長轉任政務委員,當時外界即預言他未來還是有官可做。果然風頭過後,繼續重用,即將接任月薪39萬的高鐵董座。毫無交通背景的他,政院用一句「借重行銷長才」讓他接掌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高鐵,證明現今的執政者用人唯親,沒有什麼不敢的。

史哲出身政治世家,繼承了父親史英在民進黨內豐厚的政治資產,他就讀大學期間即熱中參與野百合學運。進入政壇後,成為陳菊的親信,一路追隨。歷任擔任勞保局總經理,在高雄市政府先後出任新聞處處長、文化局局長,後升任副市長。2023年起擔任文化部長,2024年後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

他個人爭議不少。在高雄任內推動多項文化建設和政策,因高壓決策風格引發爭議,包括逼退美術館館長及駁二藝術特區泳池計畫爭議等。

史哲去年從文化部長職位下台,主要原因與其任內被指控對部屬態度嚴苛、霸凌有關。立委曾收到文化部公務人員陳情,指控史哲任內多次大聲謾罵、批評下屬,甚至因個人飲食習慣如可樂不冰、薯條軟掉對工作人員發火,還有幕僚先上車他不滿要求下車淋雨等行為,引發文化部內部不滿與調查要求。文化部回應當時未接獲正式申訴,但鼓勵員工具名檢舉並秉持零容忍態度調查霸凌事件。

此外,史哲在文化政策上的激烈推動及強硬作風,也在文化圈引起爭議,包括去中化政策、藝文人事異動等,都使其形象兩極。

一路都在文化相關領域打轉的他,和交通領域絲毫沾不上邊,既不是工程師,也非交通學者,不懂交通專業、不懂營運轉型,更不懂永續能源與鐵道改革。高鐵董座是一個高度技術型及產業政策協調型的角色,卻由這樣一位高度政治效忠型人物擔綱。

而真正具交通專業的高鐵董座鄭光遠才上任四個月,就把他從高鐵董座調往台鐵董座,或許美其名是推動台鐵改革,鄭將因此降薪20萬,鄭也願意接受重責大任,不得不令人佩服。但此番人事安排,刻意挪出高鐵董座給史哲,外界就想問一句:他憑什麼?

執政者歷次人事安排都讓人見識到沒有最扯只有更扯,去年8月陳世凱出任交通部長就被批為外行領導內行,現在再加碼史哲接高鐵,公共運輸安全與人民切身相關,連相關人事安排都敢這麼毫無邏輯,現今執政當局早就無視人民感受。

史哲空降高鐵,坐領近40萬月薪,再度證明執政者無視專業、漠視內部職場倫理,只要「政治效忠」即能步步高升、永保安康。民進黨的人事安插如此隨心所欲,怎麼可能贏得人民的尊敬?又怎麼不讓還在公務體系兢兢業業工作的人心寒?

高鐵 文化部 史哲

延伸閱讀

史哲接任高鐵董事長

雙鐵人事大地震!史哲接高鐵董座 藍批酬庸綠也質疑

「明顯是酬庸」林沛祥轟史哲空降高鐵董座:與過去經歷完全無關

史哲接高鐵董座 台鐵董座傳由高鐵鄭光遠降薪接任

相關新聞

批部會踢皮球 學者:強制議價先行並確立「新聞有價」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開「我國媒體議價制度立法」公聽會,眾多學者盼盡速立法。不少學者認為,相關制度立法已迫在眉睫,但部會間還...

中藥行10年後少一半 衛福部預計7月底再放寬中藥商資格

衛福部今年3月18日以藥事法第103條解釋令,中藥或生藥相關學系畢業生,在學期間修畢中藥核心課程35學分,於中藥販賣業藥...

台灣黑幫百年風雲 老大們的愛恨情仇

台灣黑幫的發展歷史,是一部映照社會變遷與族群關係的縮影。 儘管警方持續掃黑,但幫派影響力仍以更隱蔽的方式滲透政治、 經濟與日常生活,引發各界高度關注。聯合報數位版專欄「黑幫揭密」長期報導台灣幫派、角頭故事與更迭,帶讀者深入認識台灣黑道文化,以及大哥們之間的愛恨情仇。

設主權基金 劉鏡清:已拜訪一國蒐集第一手資訊

政府將成立主權基金,打造國家級的投資平台,國民黨立委葛如鈞今天詢問主權基金管理條例進度,國發會主委劉鏡清表示,目前正參考...

利益輸送?茶改場遷嘉義爭議不斷 游顥:資源先分配特定權貴

茶改場遷嘉義討論不斷,也引發爭議,認為有利益輸送之嫌。國民黨立委游顥批評,其實從各條件來看,遷至南投縣更加適合,農業部應...

美國弱化、G7現分歧 專家:台灣應憑科技實力爭取參與G7

G7加拿大峰會15日開幕,美國總統川普成為這場峰會的變數。專家認為,在美國對全世界領導地位弱化下,G7領導人分歧下面臨內...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