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為懷舊 而是因為理性」童子賢再倡議台灣應核綠共存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日在股東會後記者會上,強調自己兩年半前,考量台灣長期將面臨電力成本、碳排壓力與產業需求等多重挑戰,才會公開呼籲台灣應以務實態度重新思考能源政策,如今他依然認為,台灣應重新思考「核綠共存」做法,核能延役應以科學與安全標準為基礎審慎研議,「不是因為懷舊,而是因為理性」。
台灣最後一座核能發電機、核三廠2號機上月除役,台灣進入非核家園。童子賢今日與共同執行長鄭光志、鄧國彥親自出席股東會後記者會,再次談及備受關注的能源議題。
他重申,全球主流工業國家正重回核電懷抱,台灣更不該在發展綠能的同時排斥核能,他說,全台灣的電力使用,絕大多數都用在非常有價值的地方,像是先進半導體產業、AI運算,甚至推動電動車,都需要大量電力支援,加上民生與傳統工業的基本需求,預估再過一、兩年,全台用電量會超過3000億度。
童子賢解釋,目前台灣每年用電約為2950億度,若每度電價格提高1元,整體社會成本將增加3000億元;若漲2元至3元,全國每年支出可能多出6000億至9000億元,對民生與產業皆將造成重大衝擊。他強調,正是基於這些數據分析與長期觀察,才促使他在兩年半前公開表態支持核能延役。
童子賢進一步重申「核綠共存」,強調當前地球暖化已非遙遠議題,而是直接威脅未來30至50年的生存環境,包括導致氣候變遷、物種滅絕與海平面上升,「我個人是深信:如果沒有處理好,在未來30年、50年會威脅到我們,會對我們的子孫,會對我們的下一代跟下下一代所生存的這個星球產生威脅」,他說「這已經不是單純的經濟成長、或經濟成長率問題」。
童子賢表示,台灣不應在發展綠能的同時排斥核能,否則可能錯失穩定電力供應與減碳並行的機會,「千萬不要發展綠能以後,就排斥核能,綠能發展的最重要的應該是取代煤炭跟天然氣」。他說,應該讓成本已經攤的很低的核二、核三廠恢復運轉,為何一定要丟棄?
童子賢說,這就好像家裡開的車子,已經用了6年,但規定6年後一定要廢棄,這不是很奇怪的思考邏輯嗎?如果6年零一天後,它(車子)還是好好的,那是不是應該務實一些,讓車廠做保養、檢查安全?而核二、核三過去6年成本很低,「為什麼你一定要把它丟掉,去尋找其他更貴的方法?」
童子賢也憂心核電人才因此流失,指出台灣廢核後,不只能源結構有問題、核電人才也恐逐漸消失,致台灣在國際間更落後,台灣過去40年累積的核工人才若因廢核政策流失,未來要再重啟,會面臨更高的門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