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警槍疑走火!台南賣場男持武士刀亂揮遭壓制 不慎中彈送醫

中職/再見失誤!徐若熙8.2局生涯最長好投贏不了 悍將終止7連敗

致命打擊!印度航空787夢幻客機首次墜毀 波音緊急連發2聲明

【重磅快評】邱泰源的道歉 戳破賴總統的信賴喊話?

新冠疫情急遽升溫,賴清德總統(左)昨天才信心喊話,衛福部長邱泰源(右)今天就因快篩缺貨出面道歉,引發關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疫情急遽升溫,賴清德總統(左)昨天才信心喊話,衛福部長邱泰源(右)今天就因快篩缺貨出面道歉,引發關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超前部署大罷免,因應新冠慢半拍。賴清德總統昨天才信心喊話,強調防疫量能相當充裕;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天就出面道歉,表示快篩生產鋪貨遲到1、2天。大罷免急如星火,基層診所藥局卻傳出欠缺醫療資源,民眾憂心「缺疫苗、缺快篩、缺藥物」的地獄輪迴重新上演;政府安心睡、民眾睡不安,彷彿平行時空。

民進黨一心一意大罷免,預估最快7月就可以「罷免救台灣」,卻一再輕忽媒體早就不斷示警,新冠疫情5月即出現攀升趨勢,賴政府仍將國家資源重心放在大罷免,輕忽可能的大疫情危機。疾管署證實,最近3個月全台累計染疫人數將近180萬人,6、7月將為最高峰,屆時單周就醫將超過20萬人次,醫療量能恐再度面臨挑戰。

周末端午佳節,民眾「聞疫色變」。賴總統昨天信心喊話,表示因應疫情高峰,疾管署已儲備足夠的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目前防疫量能相當充裕,國人無需驚慌,更不用囤積物資。衛福部更掛保證,會做好醫院分流,避免急診壅塞,請民眾放心。

賴總統昨天言猶在耳,邱泰源今天就出面道歉,他雖表示新冠抗病毒藥物存量非常足夠,但快篩部分因通路問題,目前已在三大超商鋪貨,「抱歉,生產鋪貨過程多了1、2天,但應該很快全部都有,請大家放心。」不過,國人對新冠疫情刻骨銘心,總統和部長不斷信心喊話,可見危機迫在眉梢,讓民眾更不安心。

最近咳嗽聲此起彼落,在總統和部長催化下,基層醫療院所又要擠爆了,大家熟悉又害怕的「口罩生活」似乎又捲土重來,光是上周全台就醫人數就突破4.1萬人次,較前一周狂增113%,民眾除了緊急就醫,也趕緊回家翻箱倒櫃當年的快篩、口罩、藥物是否過期?

新冠來勢洶洶,甚至出現死亡案例,部分網友早於社群平台貼文「新冠爆發、藥局無藥可發」,中央、地方是否嚴重落差?疾管署長莊人祥說,已請疾管署區管中心、新北衛生局進行了解,另請負責配送藥物的核心藥局注意藥物存放量,如有缺,盡快補齊。

賴總統一上任就宣布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但空汙加劇、疫情再起,醫師出身的賴清德理應比任何人更清楚防疫的重要,衛福部掛保證,藥物存量足夠、快篩很快鋪貨,賴總統呼籲不驚慌、不囤積,聽在民眾耳裡可能出現反效果,如果沒有超前部署搶疫苗、搶快篩、搶診所,可能又要成為疫情災民。

民進黨自認是「人選之人」,當7、8月大罷免登場之際,卻可能是疫情最嚴峻之時,罷免和防疫孰輕孰重顯而易見,疫情可能影響選情,政治算計再多,都只是證明「人算不如天算」。

賴清德 疫情 快篩 大罷免

延伸閱讀

監院為剴剴案糾正衛福部及雙北市 衛福部長邱泰源表態

新冠疫情升溫「基層缺藥、缺快篩」 衛福部長邱泰源道歉了

剴剴案後推兒托專法 立委不滿草案 保母違規仍未直接開罰

美擬限縮新冠疫苗建議接種對象 衛福部6月中討論

相關新聞

獨/今年警察節首放假卻遇星期天 警政署發函確定隔天補假

內政部今宣布今年6月15日警察節開始,警察人員可放假。內政部警政署稍早也函文給各警察單位,表示實際運作需要與兼顧機關內部...

感謝守護國家安全貢獻 6家國籍航空「國際線」同步推軍人優先登機

為表達對國軍長期守護國家安全的感謝,華航等6家國籍航空公司國際線航班,將同步推出「軍人優先登機服務」。交通部長陳世凱與國...

批部會踢皮球 學者:強制議價先行並確立「新聞有價」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開「我國媒體議價制度立法」公聽會,眾多學者盼盡速立法。不少學者認為,相關制度立法已迫在眉睫,但部會間還...

曾致函馬英九談孫中山後代嫡庶分 孫科女孫穗瑛3月辭世

國父孫中山長孫女孫穗瑛據報於2025年3月24日在美國去世,享嵩壽103歲。近日,家人為孫穗瑛在美國加州舉辦追思會。

廖俊智任期將屆滿 中研院啟動院長遴選委員會組成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任期將於明年6月20日屆滿,中研院近日啟動院長遴選委員會組成程序,組成後半年內會向中研院評議會提出4...

延押2個月!柯文哲等4人提抗告 法院駁回確定

台北地方法院審理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等涉京華城、政治獻金案,裁定柯文哲、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台北市議員應曉薇、柯辦前主任李文宗6月2日起延長羈押禁見2個月。柯文哲等4人不服提抗告,台灣高等法院今裁定駁回確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