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騷法上路3年!法官禁止監視最多 但強制精神、戒癮等治療僅3件

跟蹤騷擾防制法施行將滿3年,司法院今在立法院報告,指法院核發保護令最多是禁止監視等行為,雖可命相對人完成治療性處遇計畫,但不清楚病情及處遇內容,僅核發3件;另可命相對人接受有無必要施以治療性處遇計畫的鑑定,但費用不低,鑑定比例不高。
立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今邀司法院、法務部、內政部等,就跟騷法制度成效、實務偵查、審判困境與未來修法展望,進行專題報告。司法院副秘書長王梅英指出,跟騷法2022年6月1日施行至今年3月,各地方法院受理聲請保護令案471件,終結458件,其中核發318件約7成,平均1件所需34.72天;核發保護令最多是禁止監視等行為328件,禁止以盯梢等方式接近特定人住所等場所301件。
她說,法院雖可命相對人完成治療性處遇計畫,包括精神治療、戒癮治療、其他治療,但內容不具體,在不清楚相對人病情及可提供處遇內容的情況,較難命相對人完成治療性處遇計畫,目前僅核發3件。
她說,法院審理終結前,可命相對人接受有無必要施以治療性處遇計畫的鑑定,可是鑑定費用金額不低,聲請人、相對人都不願繳納,所以相對人鑑定比例不高。
內政部次長馬士元說,施行至今年4月,警方受理跟騷案8488件,核發5555件告誡書,其中522件違反告誡,雙方當事人關係以家庭成員最多,陌生人次之,不過陌生人、同事案件比例增加;治療性處遇審前鑑定費用支應方式,目前以被害人支應為主,正與衛福部研商。
對於未來修法,他說,研議增訂持凶器跟騷罪嫌疑人如未被羈押或羈押期滿通知被害人之規定;研議增訂廣播、電視事業、宣傳品、出版品、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不得報導或記載被害人之姓名或其他足資識別被害人身分之資訊,並訂定罰則。
法務部次長黃世杰說,施行至今年3月偵結3692件,其中起訴848件,占百分之22.9,觸犯跟騷行為時常與其他罪名共犯,若加入其他罪名偵結件數,起訴率百分之31.5,與其他相關性犯罪起訴率未顯著較低。
他說,跟騷等性別暴力犯罪案件,多具隱密性、主觀犯意不易證明特性,持續辦理教育訓練,提升檢察官辦案專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