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工程應如何落實淨零碳排? 政府帶頭!
隨著全球淨零碳排目標成為國際共識,台灣的環保政策與公共建設必須同步升級,以符合國際趨勢。在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中,達成2030年減排43%的目標後,各國政府無不加速推動碳減量策略。台灣目前訂定的2030年減碳目標為25%至28%,雖然看似較為保守,但考量現有產業鏈與基礎建設的限制,這已經是一項艱鉅的挑戰;針對國內公共工程領域,政府做為最大建設主體,必須以身作則,才能真正推動企業與社會朝向ESG標準邁進。
政府在公共工程中的關鍵角色
長期以來,政府積極倡導企業落實ESG精神,但在公共工程的執行上,似乎未能同步跟進。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丘達昌指出,主管工程的各級機關,其實就是工程企業主。在規劃設計階段,就已底定了公共工程的碳排放量。這意味著,無論是建材或工法,政府的決策將直接影響整體碳足跡。
在現行公共工程招標與發包執行體制下,雖然可以要求承攬廠商朝向低碳優化,但仍需依據政府機關指定的設計規範執行,因此減碳空間相對有限。換言之,若政府能早於工程設計階段就納入碳排放評估,將有助於從源頭降低建設過程中的碳排放量。
工法選擇:減碳關鍵的第一步
以公路邊坡保護為例,台灣過去多採用噴凝土工法,雖然施工迅速且成本較低,但噴凝土在排碳方面的缺點亦相當明顯;根據日本學者研究報告指出,以安全表現為相同之前提的對比下,相較於傳統型框護坡或傳統噴凝土護坡,改用低碳的建材與工法,例如掛網岩栓護坡工法,其產生的碳排放量僅為傳統型框護坡的十分之一:
傳統護坡工法,不論是噴凝土護坡或型框護坡,除了有遠高於掛網岩栓護坡工法的碳排放外,對於用路人的視覺衝擊以及當地生態環境保育皆有顯著影響:
相較之下,掛網岩栓護坡工法則是更具永續性的選擇。該工法已成功應用於中橫公路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白沙橋隧道口,並在0403花蓮大地震後仍保持完整,未有任何落石災情,且植生狀況良好。
公共工程的減碳行動應從政府開始
政府的公共工程決策不僅影響環境,更是社會進步與國際接軌的關鍵,丘達昌理事長建議,公共工程主管機關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量化逐年目標:針對各類型工程、亦或工程執行機關,應各自訂定發包工程之排碳減量的具體目標數值,並交由研考單位追蹤考評。
•精進碳盤查制度:應於設計階段即針對建材的生產、運輸、施工至維護、廢棄回收,具體進行排碳分析比較,擇定最佳的方案,而非僅以預算多寡為唯一選擇;此外,政府亦應進一步就低碳或減碳工程,制訂獎勵措施、甚至營建融資予以鼓勵。
•排碳結算制度:公共工程非僅於設計階段檢討工程本體的排碳多寡或減碳作為,亦應於工程結算階段考核總排碳量,避免因工程辦理變更設計時,疏忽了減少排碳的重要目標。
從公共工程開始,讓台灣成為減碳典範
台灣要實現 2050 淨零碳排,不僅是企業的責任,政府更應擔任領航角色。當政府以身作則,從公共建設率先推動低碳轉型,才能帶動全國產業與民眾共同邁向永續未來,為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貢獻力量。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