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世壯運足球場竟被評為最低等級!恐損國際形象 執委會:5月封場維護

醫院遭駭客攻擊再添一起 中壢長慎醫院8萬人個資恐曝光

退休生活無聊又不想花大錢出國? 60歲女曝「超省類旅遊」

婦人不解慈父赴南洋從軍後變樣 催生學者老兵史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林玉茹策畫《老兵的台灣史》(麥田出版)一書,從歷史縱深角度,將老兵定義為1937年中日戰爭至1960年代在東亞各戰場流離的台灣相關軍人。記者何定照/翻攝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林玉茹策畫《老兵的台灣史》(麥田出版)一書,從歷史縱深角度,將老兵定義為1937年中日戰爭至1960年代在東亞各戰場流離的台灣相關軍人。記者何定照/翻攝

中研院學者林玉茹以研究台灣商業史、海洋史及清代台灣史著稱,卻早早埋下出《老兵的台灣史》念頭。她自述這源於成長期屢見外省老兵遭部分本省人排擠,進學術圈後,也曾遇婦人痛苦想了解慈父為何早年被日本徵召去南洋當兵就變了個人,「我想透過這本書為老兵發聲,讓更多人了解他們。」

林玉茹成長於台南,小時不知有外省人,直到國小六年級見死黨一家遭本省鄰居排擠、無端窮兇極惡歧視,才知死黨父親是外省人,本省媽媽因嫁給爸爸一併遭辱。「我那時就想,為什麼要這樣對待鄰居?」

1990年代,一回林玉茹回台南,坐公車目睹一位老榮民要下車,遭司機連番破口大罵。她想起做東部研究時,在農場看到眾多老兵天天孤獨辛苦工作,個個單身無家,只因早年國家政策「禁婚令」不准士兵結婚,深受衝擊;兩畫面相比,更替老兵心酸。

任職中研院後,一回有位女士來電,說是看了她在「台灣演義」節目的訪談,想了解台灣到底發生過什麼事。原來這位女士的父親本是位好爸爸、好老師,日治時期被派去南洋從軍,返鄉後就拋家棄子、流浪全台,再也沒回家。她的媽媽只得獨力撐持養家,全家都不解爸爸為何大變。

林玉茹說,這女士一直很疑惑爸爸在南洋到底遭遇了什麼,但教育系統都沒教。身為歷史學家的她當然知道這些歷史,但是第一次聽家屬如此深刻直接訴說自己創傷,想透過了解過去,來了解爸爸為何一生走不出來、放棄人生。「她給我很大的刺激,讓我想透過這樣的書,使更多人了解過去。」

不同老兵經驗幸與不幸、好與壞差異其實很大,林玉茹認為,關鍵還是在國家政策有否偏差。比如「禁婚令」只限士兵、不限士官與軍官,製造了階級差異乃至對立;台籍日本兵許昭榮因不滿政府退輔會只照顧來台的中國老兵,不顧台籍兵,最後自焚而死,也是明例。她認為,政府政策務須平等對待任何人。

為此,林玉茹也期望國家應為所有戰爭受害者建造戰爭紀念碑,讓不論台籍、外省老兵及家屬都能有共同憑弔處,「執政黨應有此格局來思考。」她也遺憾當年盟軍軍事法庭審判其實犯了滔天大錯,竟判聽日本軍官之命的台籍兵成B、C級戰犯甚至死刑,對他們及家屬造成無法抹滅的傷害,這也有待國際反省。

《老兵的台灣史》出版後,打動許多讀者,不少人說看後也想多問問長輩過去經歷。林玉茹強調,該書雖採說故事方式,但都基於大眾史學書寫「求真」原則,不強做解人。社會學者張茂桂也讚美如此書寫,「他們堅守了歷史學者凡事都經考證的功夫本位」。

日本 爸爸 老兵

延伸閱讀

四大類老兵串成的台灣史 訴說大時代戰爭的悲劇

陸戰隊正妹成天堂路嬌點 李翊瑄招募吸睛:絕對不是靠外表

顧立雄稱過往軍審違憲 退役軍法官:我過去都違法判決?

王大陸入伍穿搭解密 Y3潮牌變身黃埔大背包 搭奢華羊絨外衣從軍

相關新聞

獨/80位「心碎爸媽」向立院陳情 盼虐殺未滿12歲童死刑

兒童節前夕,80位「心碎的爸媽們」將親手簽名的陳情書寄給朝野立委,呼籲政府借鑒南韓鄭仁案的經驗,設立政院級的「兒童保護辦...

若核二、三4機組持續運轉 學者:台電年賺逾600億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舉行「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公聽會,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會前受訪表示,如...

柯文哲腰痛每天8顆止痛藥 蘇一峰再猜:北所會做這件事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血尿、疼痛、嘔吐等狀況,上周六深夜由北所戒護送醫,但未達留院標準,不到兩小時便又返回看守所。胸腔內科醫...

缺法源!空勤山域搜救 僅1件求償成功

台中、南投、花蓮等地訂定自治條例,針對違規登山客開罰,還可求償搜救費用,遏止「越級打怪」等亂象。各地累計開罰案件破百件,...

紐時邀稿 龍應台:不確保和平 就不會有民主

紐約時報論壇版一日刊登文化部前部長龍應台的邀稿專文,題為「台灣的時間不多了」(The clock is ticking ...

央廣爭議 李遠:不能忍受貪汙假帳

中央廣播電台四年前爆出車馬費造假爭議,廉政署近日展開調查,多位國民黨立委昨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要求文化部長李遠表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