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民調/逾半國人認為內閣應適度改組 游盈隆:重大警訊

以色列撕毀停火協議原因曝!加薩增至342死 內唐亞胡嗆加倍奉還

不只「小當歸」警員…又有國小校長抖音喊「愛中國」 桃市教育局要查了

全球第一個個人碳權獎勵APP花蓮淨零起飛 邁向2050淨零生活轉型APP行動

花蓮縣產、官、學界,各界共襄盛舉,共同推動淨零工作。 圖/花蓮縣環保局 提供
花蓮縣產、官、學界,各界共襄盛舉,共同推動淨零工作。 圖/花蓮縣環保局 提供

展望2025年,花蓮縣將正式啟動「全民淨零生活轉型行動」與「新淨零旅遊城市」兩大主軸,邁向淨零轉型的新階段。

為推動全民參與低碳行動,花蓮縣與國立臺北大學李堅明教授合作推出「淨零花蓮APP」,成為全球第一個結合低碳生活與個人碳帳戶的行動APP。配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所公布生活中可減碳行為,用戶可透過享用蔬食、爬樓梯、騎行單車及搭乘大眾運輸等方式來累積碳權,每人每日最高可獲得2.2公斤碳權。首年將提供50噸高品質碳移除碳權,讓民眾體驗碳交易模式。此外,從今年三月起,花蓮縣將在全縣設立16家負碳商品推廣點,鼓勵選購碳標籤商品。李教授指出,民眾所累積的碳資產,可以進行優惠券兌換、企業ESG或公益轉贈等方式,激勵低碳行為,提升減碳意識,落實「做環保、享回饋、行善事」的個人社會責任與個人ESG價值,推動花蓮的淨零生活轉型,將花蓮的淨零旅遊推向世界舞台。

花蓮縣長徐榛蔚鼓勵淨零花蓮app,實踐「永續是花蓮的日常」。 圖/花蓮縣環保局 提供
花蓮縣長徐榛蔚鼓勵淨零花蓮app,實踐「永續是花蓮的日常」。 圖/花蓮縣環保局 提供

花蓮縣政府以系統化的策略,從低碳家園基礎建設的「點」,到低碳旅遊路線的「線」,再到縣域永續發展的「面」,實現全面減碳目標,致力於成為「新淨零旅遊城市」。花蓮縣政府將攜手企業與社區,推動能源微電網建設、碳匯發展、低碳旅遊、沼氣發電及循環零廢棄等行動,展現「山海之間,超頻花蓮」的新面貌。

花蓮縣政府環保局說明,在過去三年中,花蓮縣在跨局處合作與各界支持下,以高效的執行力實現了領先全國的減碳成績。截至2023年,花蓮縣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從2005年的1,179萬噸降至541萬噸,減幅達54%,超過聯合國建議的42%減量目標。縣政府並已完成26處示範基地建設,啟動環保局的碳中和示範計畫,為減碳與碳匯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花蓮縣長徐榛蔚鼓勵民眾從生活中響應淨零行動。 圖/花蓮縣環保局 提供
花蓮縣長徐榛蔚鼓勵民眾從生活中響應淨零行動。 圖/花蓮縣環保局 提供

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從111年開始啟動淨零,感謝各局處及所有民眾對於淨零工作的配合及支持,才有如今成果的累積。淨零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旅程,透過本年度推動的淨零花蓮app,使大家成為實踐家,為我們的碳開帳戶,每天累積碳資產,碳資產可以用於行善、換物及購物,激勵大家一同實踐「永續是花蓮的日常」,我們期待花蓮不僅成為全國的淨零典範,更能啟發全球。未來,花蓮縣將持續深化能源減碳、資源循環、低碳交通與智慧淨零旅遊等策略,以「1+1=無限」的效應擴大淨零影響力,打造「繁花盛開」的淨零典範。誠摯邀請全國民眾共同參與這場邁向永續幸福的旅程,見證花蓮如何在山海之間綻放繁花盛景,攜手共創2050年的幸福未來。

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管理研究所李堅明教授說明淨零花蓮app的理念。 圖/花蓮縣環保局 提供
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管理研究所李堅明教授說明淨零花蓮app的理念。 圖/花蓮縣環保局 提供

花蓮縣環保局說明本縣淨零工作推動方針,未來將針對淨零生活轉型以及淨零旅遊加強推動。 圖/花蓮縣環保局 提供
花蓮縣環保局說明本縣淨零工作推動方針,未來將針對淨零生活轉型以及淨零旅遊加強推動。 圖/花蓮縣環保局 提供

花蓮縣產、官、學界進行宣誓,共同啟動花蓮淨零。 圖/花蓮縣環保局 提供
花蓮縣產、官、學界進行宣誓,共同啟動花蓮淨零。 圖/花蓮縣環保局 提供

花蓮縣環境保護局 廣告

相關新聞

四位國際大師連袂來台 諾科獎台北峰會5月掀旋風

今年5月初,台灣將迎來一場學術與科技的超級盛宴!三位諾貝爾獎得主及一位圖靈獎得主,四位重量級國際大師即將連袂來台,與台灣學子及產學界互動交流、激盪智慧火花。

繁星推薦放榜錄取率64.12% 台大缺額19個、文化132個

114學年度升大學繁星推薦管道今公告第一類至第七類學群錄取結果,錄取率64.12%,比113學年度略減0.07%;缺額總計1146個,則較去年減少567個。根據統計,今年包括台灣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清華大學等校分別有19、5、1個缺額,缺額數最多的學校則是文化大學,共132個。 第八類學群醫、牙學系報名人數共計718人,較去年增加64人,經第一階段篩選後,通過醫學系第一階段篩選招生名額人數計有316人、通過牙醫學系第一階段篩選人數則計有66人。

為南部及東部醫院注入能量 陳菁徽媒合民間捐3萬枚口罩

國內急診及醫療資源等話題持續,國民黨立委陳菁徽今媒合民間廠商捐贈南部及東部等醫療機構口罩,共計逾3萬枚醫療級N95口罩,...

到菲律賓種電報告出爐 郭智輝:是可以做的

經濟部長郭智輝去年10月拋出菲律賓種綠電並以海纜輸台構想,最近「台菲電力合作評估報告」出爐,每度運輸成本高達5.5元。郭...

陳其邁首創高雄社區輔警 人力凋零「招10來4」原因曝

高雄市長陳其邁2005年擔任代理市長時,率全國之先創立「社區輔警制度」,20年來,曾有高達674人投入維護治安行列;輔警服勤風光一時,曾有女輔警單槍匹馬逮百公斤竊賊,但也發生過超商摸魚、女輔警半夜公園跳恰恰的笑話;隨屆齡退休、考覈淘汰等機制,迄今只剩160人,全配置於夜間巡邏,因功能衰退,輔警存廢問題堪憂,市警局正考量將輔警轉任當學校導護的可能性。

照片看歷史/1970年北市靖安演習 3千義勇警參加校閱

1970年3月18日,台北市的3000名義勇警察參加台北市警局舉行的「靖安演習」。他們的精神及各種表現,深獲市民們的讚佩。「靖安演習」是從當日上午9時20分開始,時任台北市長高玉樹、北市警局兼任局長羅揚鞭、兼任副局長王魯翹首先校閱義警,隨後即由16個中隊排成分列式隊形通過校閱台。這些來自各階層的義勇警察,其步伐之整齊,精神之飽滿,博得不少掌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