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劉家昌癌逝…前妻甄珍打破沉默為兒討公道 怒揭判決書:國家公認騙子

獨/2024年壽險業11張「百億神單」出爐!這張賣破300億

吳宗憲批行政機關甩鍋打詐責任 不應讓司法獨撐

國民黨立委吳宗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立委吳宗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再度發生因遭到詐騙巨額財富,走上不歸路的憾事。國民黨立委吳宗憲喊話,打詐應行政機關先行,不能任司法獨撐。他表示,目前的政策,只將打擊詐騙的責任推給司法機關。面對詐騙,金管會、通傳會(NCC)、數發部在哪裡?

吳宗憲說,「內湖母女輕生案再一次刺痛我們的心。一位母親為何在遭詐騙後,滿懷對兒子的牽掛與不捨,卻仍選擇帶著女兒結束生命?這不是單純的家庭悲劇,而是一場行政體系失能的縮影。」

吳宗憲表示,詐騙案件層出不窮,但面對橫行的金融詐騙與虛擬貨幣陷阱,行政機關做了什麼?金管會的金融監管形同虛設、虛擬貨幣市場如同法外之地,導致投資人只能任不法分子宰割;通傳會(NCC)對電信平台的管理力道不足,詐騙簡訊與電話屢屢突破防線,讓民眾防不勝防;數發部的職責在於提倡數位發展,卻未能肩負起責任建立健全的風險管控機制,現在只能眼睜睜看著科技成為詐騙的溫床、犯罪的幫兇。

吳宗憲認為,目前的政策,只將打擊詐騙的責任推給司法機關。檢察官與法官疲於應對海量的詐騙案件,司法本該是最後一道防線,卻被逼成為全面應戰的主力,這樣的情況有再多的資源也不夠,何況是本就資源有限的司法體系?當行政體系不積極作為、任由詐騙案件層層堆積,最終第一個壓垮的就是司法系統,爆量的案件不僅削弱了司法效率,也讓真正的重點打擊行動失焦。

吳宗憲提到,我國2023年度遭詐騙的金額高達88億元,今年的金額更是持續大規模攀升。但是大家很容易忽略的是,除了詐騙金額、詐騙案件數的暴增以外,還有許多人因此輕生或者家破人亡。

吳宗憲指出,近年因詐騙導致的自殺案件逐年增加,每一件都在控訴行政機關的失職。內湖這場悲劇不僅是一位母親被1200萬的詐騙壓垮,還是兩條生命的消逝。事實上,在11月 也才剛剛有一對台南情侶因慘遭假投資詐團騙走700多萬,而含恨共赴黃泉。詐騙如病毒般肆虐,伴隨的是不可忽視的生命損失,儼然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承受之重。

吳宗憲強調,防詐、識詐、反詐,行政部門應當走在最前面,而不是讓司法獨撐一片天;需要的是從制度到科技的全面監管、從教育到預防的系統性作為,而不是任由詐騙案件泛濫,最終逼得無辜的百姓走投無路。悲劇不該一再重演,責任不能再被推卸。

吳宗憲最後感慨,「我常常在思考,詐騙所導致的問題難道只是單純對於財產法益的侵害嗎?生命法益呢?」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司法 詐騙 金管會

延伸閱讀

周杰倫的呼喚吳宗憲聽到了!鬆口回應「世紀合體內幕」

藍綠還沒要對撞 停砍年金修法今天不出委員會

周萬來身體不適先離席 吳宗憲透露:血氧降到很低

黃子佼被判8個月! 吳宗憲轟「藝能界早就沒有這個人」

相關新聞

漫畫家魚夫今告別式妻女淚別 賴清德總統頒發褒揚令

知名作家魚夫(本名林奎佑)於去年12月30日病逝,享壽65歲。今上午在台南殯儀館明德廳舉行告別式,儀式前妻女淚輕喚他的名...

言行曾受啟迪 管中閔悼東引前指揮官謝久:好學精神自愧不如

管中閔今日在臉書發文敬悼東引前指揮官謝久,並提到謝曾以自身言行啟迪了「一位少不更事的少尉預官」,也就是管中閔本人。管20...

台灣擺脫不了「貪」婪貪汙貪腐?2024代表字大選揭曉

政治人物疑似涉「貪」案件頻傳,而大選後朝野三黨惡「鬥」不斷、詐「騙」事件層出不窮。「台灣2024代表字大選」票選結果今天...

幫公務員調薪3000元 澎湖縣長陳光復開第一槍

澎湖縣政府公共債務歸零,縣府今並公布,自今年元旦起,縣府及所屬機關學校一般約用人員,將自2萬8590元的基本薪資增薪3千元...

賴清德主持元旦升旗典禮 兩度揮舞國旗向民眾致意

中華民國114年元旦總統府升旗典禮上午由賴清德總統親自主持,今年升旗典禮,以「台灣智造・邁向未來」為主題,賴清德總統與副...

文化幣今開領 首納13-15歲

為培養藝文消費人口,文化部文化禮金今年向下扎根,除了繼續發給十六至廿二歲一千兩百點文化幣,今年首次納入十三至十五歲,每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