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側寫/馬唯中暢談董陽孜文字藝術 看見母親周美青家學底蘊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展覽廳。
馬唯中選在這裡受訪。她坐在長椅上,背後是大都會上個世紀收藏的美國著名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傑克森.波拉克(Jackson Pollock)巨幅畫作「秋天的節奏(Autumn Rhymn)」,遊人在波拉克色彩交錯縱橫的不規則線條前,靜靜地穿梭。
前一天剛忙完台灣著名文字藝術家董陽孜兩大書法作品開幕,馬唯中的聲音沙啞了,但娓娓道來董陽孜的文字藝術,依然神采奕奕。在波拉克的抽象畫作前談董陽孜,或許也是馬唯中身為策展人交織東西文化的巧妙心思。
作風低調 難得提起童年
這並非他們首次合作。2021年,馬唯中任職香港M+視覺文化博物館水墨策展人時,就曾邀請董陽孜,為地下大堂空間創作五件大型書法作品。她在11月21日的開展致詞中提到,自十多歲便接觸董陽孜的書法作品。平日作風低調的馬唯中,難得在公開場合提及童年經歷。
馬唯中對事實的「更正」,頗有家教傳承。她說,早年曾有媒體報導她學習的是「生命科學」,其實是「以訛傳訛」。
「我的本科課程確實有生命科學史,但我的主攻方向還是歷史。我在大三、大四時修讀了許多藝術史課程。」馬唯中說,她一直喜歡逛博物館,熱情由來已久,雖然研究的領域有所不同,但方法與精神是一脈相通的,「從歷史到博物館,只不過是將研究歷史的方法轉移到另一領域。」
馬唯中赴美攻讀哈佛大學科學史學位後,基於對研究的興趣,接著在紐約大學取得博物館碩士。之後,在知名藝術家蔡國強的紐約工作室擔任總監四年期間,透過多場國際性的展覽,磨練了在歐美語境下策畫藝術展品的能力。隨後,她重返校園,於2017年獲得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藝術史與藝術評論博士,長期活躍於國際藝術界。
家學淵源 醉心文化藝術
馬唯中醉心於文化藝術領域,或可從母親周美青寫過的文章找到家學淵源的線索。周美青在台灣雜誌《親子天下》的專欄寫過《去看藝展吧!》一文,提及在女兒成長過程中,常帶著孩子們參與各式藝術活動,原先只是單純想培養孩子的美感,卻激發了她們對藝術的好奇心與熱情。周美青也在《重拾書法教育》一文,強調毛筆字獨特的文字之美,認為書法不僅具有哲理性與文化傳承性,更是培養心性與氣質的重要基礎。
馬唯中未追隨父親馬英九與母親周美青的腳步,向來也避談藝術以外的話題,在這次罕見的受訪也不例外。但在成功策展董陽孜在大都會登台後,外界總算得窺馬唯中以科學研究為基礎,藝術為橋梁,串連起歷史與現代、亞洲與世界的實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