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商務艙乘客吃到「發霉草莓」多次腹瀉 長榮航空道歉了

健保破天荒開放 早產兒用藥「適應症外使用」也納給付

早產兒基金會今舉辦「守護早產兒 再邁進一步」記者會,健保署長石崇良會中分享健保在給付端的新突破。記者李青縈/攝影
早產兒基金會今舉辦「守護早產兒 再邁進一步」記者會,健保署長石崇良會中分享健保在給付端的新突破。記者李青縈/攝影

搶救新生兒,健保破天荒首次核准藥品適應症外使用納入健保。衛福部健保署石崇良表示,針對早產兒常見視網膜病變、動脈導管閉鎖不全等狀況,開放藥品採用「適應症外使用」(Off Label Use),經過新生兒科醫學會建議後,納入健保給付,預計最快明年2月生效。

據國健署統計,2023年新生兒總數為13萬5614人,其中有10.87%為早產兒。早產兒家庭醫療負擔重,出生6個月平均花費高達11萬元,目前目前健保已經協助導入醫療藥品給付。

石崇良表示,兒童包含早產兒因為醫材特殊性跟藥物量使用量就少,市場機制下不容易取得,因此推出兒童困難取得藥物調度平台,統一調度採購,如果已經有許可證就會優先納入健保給付,如果連許可證都沒有採專案輸入。

然而,部分醫材、藥品的需求仍然沒有辦滿足,因此破天荒開放「適應症外使用」也納入健保給付項目。

石崇良說,有些藥品隨著後續醫學發展或是研究,臨床指引有擴大適應範圍,但是卻沒有重新申請適應症擴充,因此導致健保給付卡關。健保署因此在今年8月找新生兒科醫學會討論,如果基於臨床需要且具科學實證,有許可證、沒有適應症的藥品,經新生兒科醫學會建議也可納入健保給付。

健保署針對三項早產兒用藥問題,採取彈性給付。石崇良說,第一是視網膜病變的血管抑制藥物,經過新生兒醫學會建議,讓藥證適應症外的早產兒也可納入健保給付。第二為動脈導管閉鎖不全藥物Acetamol,同樣循此模式,預計等12月共擬會議通過,最快在明年2月生效。第三為呼吸刺激劑,由於長期使用呼吸器對新生兒氣管不好,健保署已經請廠商申請,10月已經提出,同樣預計等共擬會議通過後,納入健保給付,減輕早產兒家庭負擔。

另外,非健保類項目,早產兒常用的包含鐵劑、維他命D3、母乳添加劑、早產兒奶粉、專用矽膠帶、人工皮、矽膠鼻胃管等。石崇良表示,目前正在討論早產兒的健保給付,是否可以突破過往以藥品為主的方式,納入其他相關必要項目。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食藥署全力配合兒童困難取得藥物調度平台,過往媒合不少業者。針對有藥證,但沒有適應症的早產兒藥物,規畫透過降低規費收取的方式,降低藥廠申請調整適應症的負擔。

健保署 新生兒 早產 石崇良

延伸閱讀

健保署長石崇良拜會陳福海 允諾中央提高IDS400萬預算

🎧|哪些人適合在家接受治療?健保署署長告訴你什麼是在宅急症照護

在宅急症照護可商保理賠?健保署:仍屬住院且已有前例

健保署推在宅急症照護 石崇良:不會對健保與人力造成負擔

相關新聞

乘客搭商務艙吃到發霉草莓 長榮航空致歉:已加強品管

長榮航空遭爆食安問題,一名搭乘搭乘商務艙的乘客指出,4月19日搭乘巴黎返台班機,用餐時竟吃到「發霉草莓」,導致下機後腹瀉...

日本連鎖飯店被爆床底藏陌生男子 日旅達人:另一事更令人驚嚇

日本是不少台灣民眾出國首選目的地,有外國女網友到日本東京旅遊,入住連鎖APA酒店,第二天回酒店後嗅到房內有怪味,發現亞裔...

有樁無電…公共充電停車位 被疑「樁」樣子

交通部編列九點八億元補助設置公共充電樁,今年底將完成四八六五槍,有民眾爆料,許多充電專用停車位「無法供電」,質疑是為了換...

今年首波梅雨鋒面來了! 氣象專家提醒:5/5起連6天下不停

台灣即將進入梅雨季,氣象專家林得恩今(27日)指出,根據中央氣象署系集模式最新模擬資料顯示,5月5日至5月10日期間,台灣可能迎來今年第一波梅雨鋒面,期間將出現明顯且持續的降雨訊號。

半數兒少 玩社群不懂數位足跡

兒少使用網路已是日常,但對數位足跡曝光的輕忽,導致被盜用身分、肉搜、騷擾、詐騙,甚至性私密影像外流等層出不窮。家扶基金會...

「平民版AirTag」日本大創開賣不到300元!網友開搶:會變抓猴神器

超平價的蘋果(Apple)藍牙追蹤器AirTag不到台幣300元?有人發現日本大創DAISO竟然推出了支援蘋果Find My功能的追蹤器「防止遺失Tag(電池式紛失防止タグ)」,一個價格只要日幣1100圓(約台幣251元),讓許多網友大呼想入手,安卓用戶也敲碗希望出安卓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