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國團72週年不忘初衷!看見新世代需要,給足青少年底氣
救國團黨產風暴延燒至今已八年,救國團10月在沉重財務壓力以及無數社會大眾支持下,歡度72週年團慶,用行動堅守救國團成立初衷,持續為國家服務下一代,「青年在哪裡,救國團就在哪裡!」
過去,為青年服務的救國團
作為一個跨黨派公益團體組織,救國團 72年來承政府委託辦理許多青年活動,為國家培育了無數的人才。當年同仁忍受離家之苦,前進中橫山區等偏遠城鎮,開疆闢土興建活動中心的犧牲與辛勞,仍歷歷在目,近年救國團卻遭到污名化,假「不當黨產」之名,凍結資產,也讓救國團陷入看不到盡頭的財務困境。
儘管如此,救國團仍不忘初衷,堅守公益服務的正向精神,著力於青年培育工作。救國團主任葛永光表示,現今年輕人面對的挑戰,比過去二、三十年都來得大,手機、3C數位產品的使用,加上過去幾年的疫情,隔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讓越來越多年輕人出現情緒與社交障礙。少子化家庭結構改變,也讓孩子習於依賴,缺乏獨立和生活自理能力;社會貧富懸殊,更讓年輕人充滿挫折、憤怒和相對剝奪感,認為再怎麼努力也無法翻身,索性「躺平」。高齡化社會導致年輕人扶養比增加,也是年輕人不可承受之重。
「張老師」陪伴青少年增強心理韌性
有鑒於青少年自殺率的攀升,救國團為年輕人規劃張老師心理健康講座,陪伴年輕人增強心理韌性,更自112年展開「「笑吧!校巴校園環島計畫」,把心理諮詢校巴車開進校園,邀請同學與義務「張老師」交流,釋放煩惱和壓力。兩年來已與全國十多所大專院校合作,服務超過5000名學生,參與的學生中,超過9成以上都對「行動張老師」服務給予高度肯定。未來「張老師」更將逐步建構大專院校校安中心通訊網,與學校密切連結,成為及時的救援推手。葛主任強調,救國團的願景是,不但要使張老師成為全體「台灣人的張老師」,也要將張老師國際化,為海外的台灣人服務,成為「世界的張老師」。
現在,為青年造夢的救國團
為培養AI時代需要的跨領域T型人才,救國團也為青年打造一系列活動和競賽,包括:A I科技、無人機、網紅、永續SDGs等研習營,透過多元活動激發創意,提升獨立思考、專注力與自我管理能力。救國團定期舉辦跨世代交流活動,促進親子溝通與共融,讓和諧的家庭關係成為青年的強力後盾。
跨越72週年,救國團自今年起在海外擴展成立「救國團之友聯誼會」,透過海外團友會的平台,帶領台灣青年走向世界,開拓視野,激發青年造夢築夢。如透過海外實習、海外志工、國際接待、國際研討會或講座、文化交流、青年領袖培訓等活動,帶領青年走在時代尖端,找到未來職涯新方向。
葛永光主任引用救國團創辦人經國先生的話説:「青年服務的精神,就是先做到青年在哪裡,我們就到哪裡,進而我們在哪裡,青年就到那裡。」他表示,救國團是全台灣服務青年最悠久、辦青年活動經驗最豐富的組織,也是台灣人共同的青春回憶,未來救國團也會以「永續」和「國際化」作為兩大目標,給足年輕人造夢的底氣。
「今日我們為青年造夢,明日青年為國家造夢!」葛主任語重心長地說,為青年造夢,是希望年輕人有理想、有目標,追尋一個有意義和正向的人生,等自己有所成就時,為國家和社會造夢,打造一個充滿希望和理想的國度。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