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有人鬧事?A-Lin小巨蛋開唱 酒後台上失控演出當場中斷

明晨探10度低溫!回溫時間點曝光 過年前恐再迎冷空氣

歷年最大手筆紅包!黃仁勳親臨輝達尾牙 員工高喊「Team Taiwan」

政院:體發部須健全教練聘任制度 建構認證增能系統

行政院體育運動發展部」諮詢小組今天舉行2次會,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會中談到選手權益及未來發展時指出,諮詢委員皆認為教練是其中關鍵,未來體育暨運動發展部成立後,必須健全教練聘任制度,以及建構認證與增能系統。

行政院晚間透過新聞稿指出,鄭麗君今天主持行政院「體育暨運動發展部」諮詢小組第2次會議,會中聽取「強化選手培訓,保障選手權益」及「推動運動產業,促進幸福經濟」報告案,另由諮詢委員提出建言。

談到養成全民運動風氣,鄭麗君說,應從保障運動人權、建立完整運動教育以及全民運動出發,學校除體育班的培訓外,也應重視所有學生的運動教育,透過運動社團及多元賽事,促進學生有多元運動及競技體驗。

她表示,必須促進運動全齡化、社區化、競技運動全民化,讓運動成為社會文化,台灣整體運動發展才能向上提升。

強化選手培訓方面,鄭麗君說,應提供選手以人為本、完整的全人教育,讓選手在專業運動技能養成及訓練外,也培養能夠追求更多元職能發展的可能性,未來才有更寬廣的職涯可以選擇;同時透過學習諮詢輔導小組,提供生涯及心理諮詢輔導,讓選手身心發展更健全。

鄭麗君說,政府必須打造保障選手成為專業運動員的支持體系,包括建立性別平權與維護選手勞動權益環境,且要協助退役選手順利轉職或銜接進入教育體系或業界發展。

鄭麗君也表示,討論選手權益與選手發展時,諮詢委員一致認同教練扮演關鍵角色,且選手退役後轉職成為教練的比率也不低,因此未來體育暨運動發展部成立後,必須健全教練聘任制度、致力協助教練提升專業知能及運動科學專業,以及建構認證及增能系統。

針對運動產業發展,鄭麗君表示,應積極推動社區運動產業化、賽事產業化及運動場館普及化3大目標,藉由競技運動全民化及社區型運動俱樂部等方式,積極提升社區運動風氣,擴增運動消費人口,並將運動賽事擴大結合周邊服務產業,提升整合性附加價值。

此外,鄭麗君提到,政府也應持續盤點全國各級場館及校園空間,規劃場地分級管理、優化運動環境,以及提升運動場館的近用性,達到多元平權目標。

在促進運動協會發展與良善治理方面,鄭麗君說,政府將輔導相關協會建立專業公正的遴選機制、建構以運動員為核心的決策思維、建立教練分工專業化、協會財務透明化,以及單項協會、職業聯盟與社區俱樂部聯合組織的溝通平台,協助多元培育競技人才。

體發部未來預計成立行政法人國家運動產業發展中心,鄭麗君指出,中心將作為推動運動產業發展的中介組織,完善基礎設施、協助培養多元專業人才、打造產業生態系、促進投融資,提振運動市場發展,帶動運動產業整體發展。

行政院 運動 鄭麗君 體育

延伸閱讀

國土新法惹地方反彈 政院堅持9縣市先繳分區圖再討論

政院:待9地方政府繳國土功能分區圖 再新階段討論

鄭麗君:力拚經濟創新成長 盼金融業共創高峰

鄭麗君:核能議題「非零和」 前提須處理核安與核廢料

相關新聞

漫畫家魚夫今告別式妻女淚別 賴清德總統頒發褒揚令

知名作家魚夫(本名林奎佑)於去年12月30日病逝,享壽65歲。今上午在台南殯儀館明德廳舉行告別式,儀式前妻女淚輕喚他的名...

言行曾受啟迪 管中閔悼東引前指揮官謝久:好學精神自愧不如

管中閔今日在臉書發文敬悼東引前指揮官謝久,並提到謝曾以自身言行啟迪了「一位少不更事的少尉預官」,也就是管中閔本人。管20...

台灣擺脫不了「貪」婪貪汙貪腐?2024代表字大選揭曉

政治人物疑似涉「貪」案件頻傳,而大選後朝野三黨惡「鬥」不斷、詐「騙」事件層出不窮。「台灣2024代表字大選」票選結果今天...

這職類擬適用「身心調適假」 放幾天、有無支薪關鍵曝

現代人壓力大,因情緒問題而就醫的人數,年年持續增加。衛福部次長林靜儀指出,行政院指示研擬增列公務人員「身心調適假」假別,...

薄瓜瓜婚禮賓客都是洋面孔! 新人國外同學都來祝賀

中共中央政治局前委員、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之子薄瓜瓜,低調來台迎娶羅東博愛醫院創辦人許文政的孫女許惠瑜;據悉,今天的婚宴...

矢板明夫曝民調:53.8%日人討厭台灣交通太亂 「她」知名度大贏3任總統

曾擔任日本產經新聞社台北支局長的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近日公布了一項「日本人對台灣及台海問題的認知」的民調。調查結果指出,逾3成的日本人最喜歡台灣的一點是「距離日本近覺得有親近感」,反觀有超過5成的日本人最不喜歡台灣「交通太亂」的現象。當被問及哪位名人最能代表台灣,高達53.8%的日本民眾選擇鄧麗君,遠勝過前總統李登輝、蔡英文,以及現任總統賴清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