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昨罷免、明喝咖啡」 朱立倫:兩手策略看清民進黨嘴臉

獨/黃仁勳來台首站將拜會台積電 2大AI巨頭會面聚焦這點

對台積電太有信心?川普2.0關注3議題 外交專家:台灣高估自己重要性

願景氣候Weekly:鼓勵食物升級改造(Upcycling)、氣候政策須有配套措施、追求脫碳也要積極恢復大自然

把原本要丟棄的食材做成新食物,可以解決快速增長的食物垃圾山問題。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把原本要丟棄的食材做成新食物,可以解決快速增長的食物垃圾山問題。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小編報告:願景工程基金會持續追蹤「氣候危機」議題,每周一推出「願景氣候周報」,為讀者挑選五則國內外重要新聞,掌握最新進展。以專題式搜集國內外氣候相關報導與新知,五篇文章前後串連,供各位讀者認識氣候議題最新趨勢。

航空業約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2.5%,而由食物損失或浪費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高達8%,是航空業的三倍多。美國垃圾掩埋場最常見的就是未售出或未食用的食物,其釋放的甲烷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空氣污染和土壤退化等問題。因此,如何進行食物的升級改造,例如將蘋果渣做成餅乾和麥片等,成為重要解方之一。

除了減少食物浪費之外,世界各國如何制定有效的氣候政策?一項跨國研究顯示,氣候政策必須要有配套措施,比如禁止汽油動力汽車加上徵收氣候燃料稅,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環境部長彭啟明近日高喊「台灣拚2032年減碳40%」的新目標,如何端出包含碳費在內等配套措施,將是能否有效減碳的最大關鍵。

今年10月將在哥倫比亞卡利舉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6屆締約方大會(CBD COP16),大會主席暨哥倫比亞環境部長蘇珊娜.穆罕默德(Susana Muhamad)強調:「人類必須採取雙重行動。第一個是脫碳,並實現公正的能源轉型;硬幣的另一面則是恢復大自然,讓大自然再次掌控地球,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穩定氣候。」

鼓勵食物升級改造,營養加分又減少碳排放

進入垃圾掩埋場的廢棄食品是溫室氣體排放中看不見但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進入垃圾掩埋場的廢棄食品是溫室氣體排放中看不見但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BBC】全球近8%的溫室氣體排放是由食物損失或浪費造成的(是航空業碳排的三倍多),美國每年種植的食物有近40%被丟棄,而進入垃圾掩埋場中的食物會釋放甲烷,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空氣污染和土壤退化。如果能夠將食物進行升級改造,也就是把原本要丟棄的食材做成新食物,就可以解決快速增長的食物垃圾山問題。

在歐洲、美國和亞洲的新創企業,原本要丟棄的食材正在以麵包、麵食和補充劑的形式獲得第二次生命,這些食品和補充劑通常是由在生產啤酒過程中要丟棄的4,000萬噸穀物製成的;咖啡渣(每年有5,400萬噸被丟棄)也被重新加工做成杜松子酒、麵粉及能量棒。又如椰子肉在提取水分時會被扔進垃圾桶,現在被挖出來並製成酸奶,而水果和蔬菜皮則被製成零食和果汁等。

去年發表在《食品科學與技術趨勢》期刊上的一篇報告指出,「讓升級改造成為食品生產體系的主流思維,將有助於大大改善食品生產系統的循環性」。不過,研究人員也指出,如何吸引多數消費者對升級改造食品的認同將是一大挑戰。

(原文:The waste food upcycled into new products

跨國研究顯示:氣候政策須有配套措施,才能獲致成功

一台重型機械正在從大型燃煤發電廠的化石燃料堆中運送煤。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一台重型機械正在從大型燃煤發電廠的化石燃料堆中運送煤。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CNN】近日在《科學》期刊發表一項研究,來自多個歐洲氣候機構的研究人員分析了過去20年、41個國家、1,500項氣候政策的有效性,結果發現僅有63個「成功案例」——實現大幅減少碳排放的單一政策或組合政策,為制定有效的氣候政策提供了可行的藍圖。

談到常見的氣候政策,例如禁止新建燃煤發電廠或高耗油汽車,「令人驚訝的發現是,如果單獨使用這些政策工具,我們將永遠無法成功地大規模減少碳排放,」帶領該項研究的德國環境經濟學家尼可拉斯.科赫(Nicolas Koch)表示,這並不是說這些政策不應該實施,而是它們需要輔以其他措施,例如稅收或價格激勵措施。

科赫指出,如果只有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計畫,禁令本身是不可信的;但若政策制定者還推出額外措施,譬如禁止汽油動力汽車加上徵收氣候燃料稅,那麼政策就會變得更加可信,同時改變投資者和消費者的期望。研究證明,氣候政策需要配套措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原文:1,500 policies to fix global warming were implemented in 41 countries. Here are the ones that worked best

海洋過熱,不僅影響海洋生物,也造成收入損失及異常天氣

全球海洋熱浪已經對世界各地產生重大影響,海洋物種的大規模死亡是最嚴重的影響之一。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全球海洋熱浪已經對世界各地產生重大影響,海洋物種的大規模死亡是最嚴重的影響之一。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Euronews】全球海洋熱浪已經對世界各地產生了重大影響,從珊瑚白化、海草枯萎到無脊椎動物生病和當地魚類改變活動區域。有些地方「比其他地方更脆弱」,幾乎完全被陸地包圍的地中海就是其中之一。研究發現,自2015年以來,最嚴重的海洋熱浪中約有一半襲擊了地中海。

珊瑚、藻類和海綿等非移動生物無法逃避惡劣的環境條件,特別容易遭受極端的熱壓力;有些物種可以設法遠離高溫,但若選擇遷移到更深、更冷的水域,就會面臨食物不足的問題。海洋物種的大規模死亡,可能是最嚴重的後果,卻不是海水異常高溫造成的唯一後果。

隨著魚類資源的減少,依賴海洋獲取食物的社區也陷入困境,水母大量繁殖為遊客和漁民帶來困擾。長期溫暖的海洋溫度可能會助長風暴,導致強烈降水,這也可能是先前導致義大利海岸一艘超級遊艇沉沒的原因之一。在沿海地區,溫暖的海水會降低風速並增加陸地濕度,使熱浪更加不舒服和危險。

(原文:Lost income, less tourists and freak weather: Overheated seas affect far more than just marine life

只專注於減碳、忽略自然保育,無法阻止氣候崩潰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COP15)第十五次會議上致詞。圖片來源/UN Biodiversity flickr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COP15)第十五次會議上致詞。圖片來源/UN Biodiversity flickr

【衛報】今年10月將在哥倫比亞卡利舉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6屆締約方大會(CBD COP16),大會主席暨哥倫比亞環境部長蘇珊娜.穆罕默德(Susana Muhamad)表示,如果只專注於減少碳排放,而未能恢復和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將「對人類造成危險」,並面臨社會崩潰風險。

穆罕默德指出,「人類必須採取雙重行動。第一個是脫碳,並實現公正的能源轉型;硬幣的另一面則是恢復大自然,讓大自然再次掌控地球,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穩定氣候。」

「氣候議題已獲得更多的關注與政治投資,但我們沒看到硬幣的另一面,這是危險的。」穆罕默德說,CBD COP16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使生物多樣性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能夠與氣候議程一樣具有政治相關性。她同時敦促北半球各國政府兌現增加恢復自然環境資金的承諾。

(原文:We must restore nature to avoid global catastrophe, warns biodiversity summit president

環境部升格滿周年,台灣力拚2032年減碳40%

環境部慶祝一周歲生日,環境部長彭啓明(中)與前環保署長沈世宏(右起)、簡又新、張子敬、蔡鴻德一起切生日蛋糕。記者林澔一/攝影
環境部慶祝一周歲生日,環境部長彭啓明(中)與前環保署長沈世宏(右起)、簡又新、張子敬、蔡鴻德一起切生日蛋糕。記者林澔一/攝影

【聯合報】環境部升格滿周年,舉辦慶祝活動。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環境部將從監管者轉為整合者、推動者的角色,明年碳費制度將正式上路,2026年的綠色成長戰略將籌畫結合綠色金融每年千億投入,帶動兆元級投資並創造百萬個綠色工作機會,朝向2032年減碳百分之四十的目標。

彭啓明指出,除了能源部門外,製造部門和住商部門的碳排也較高,會和這些部門盤點和討論減碳方法,以及重新建立方法學等。此外,年底碳費制度一定會上路,明年開徵,下階段便會啟動總量管制的碳交易,預計2027年有機會研議完成,2028年上路實施。

(原文:環境部升格周年 彭啓明:拚2032年減碳40%

哥倫比亞 減碳 環境部 硬幣 願景

相關新聞

漫畫家魚夫今告別式妻女淚別 賴清德總統頒發褒揚令

知名作家魚夫(本名林奎佑)於去年12月30日病逝,享壽65歲。今上午在台南殯儀館明德廳舉行告別式,儀式前妻女淚輕喚他的名...

言行曾受啟迪 管中閔悼東引前指揮官謝久:好學精神自愧不如

管中閔今日在臉書發文敬悼東引前指揮官謝久,並提到謝曾以自身言行啟迪了「一位少不更事的少尉預官」,也就是管中閔本人。管20...

台灣擺脫不了「貪」婪貪汙貪腐?2024代表字大選揭曉

政治人物疑似涉「貪」案件頻傳,而大選後朝野三黨惡「鬥」不斷、詐「騙」事件層出不窮。「台灣2024代表字大選」票選結果今天...

這職類擬適用「身心調適假」 放幾天、有無支薪關鍵曝

現代人壓力大,因情緒問題而就醫的人數,年年持續增加。衛福部次長林靜儀指出,行政院指示研擬增列公務人員「身心調適假」假別,...

薄瓜瓜婚禮賓客都是洋面孔! 新人國外同學都來祝賀

中共中央政治局前委員、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之子薄瓜瓜,低調來台迎娶羅東博愛醫院創辦人許文政的孫女許惠瑜;據悉,今天的婚宴...

矢板明夫曝民調:53.8%日人討厭台灣交通太亂 「她」知名度大贏3任總統

曾擔任日本產經新聞社台北支局長的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近日公布了一項「日本人對台灣及台海問題的認知」的民調。調查結果指出,逾3成的日本人最喜歡台灣的一點是「距離日本近覺得有親近感」,反觀有超過5成的日本人最不喜歡台灣「交通太亂」的現象。當被問及哪位名人最能代表台灣,高達53.8%的日本民眾選擇鄧麗君,遠勝過前總統李登輝、蔡英文,以及現任總統賴清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