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台灣委員會初登板 醫改會:缺乏多元組成

總統府今舉行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的第一次委員會議,會中包含委員20名、9名顧問,並在衛福部長邱泰源及健保署長石崇良報告完後,就進入約4小時的閉門會議。醫療改革基金會表示,委員組成缺乏多元參與,更缺乏病友、民眾等使用者與利害關係團體的聲音。另,實質討論事項內容不公開,卻會形成國家重要政策建議,有違民主政府的責信。
醫改會表示,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的組成包含政府機關、產業代表、公民團體代表與專家學者,著重不同團體的參與。即便健保會的委員也講求醫界與非醫界的衡平性,且醫師僅是15類醫事人員之一,總額部門更將醫療部門分為西醫、中醫、牙醫。但是健康台灣委員會的組成缺乏多元參與,更缺乏病友、民眾等使用者與利害關係團體的聲音。
再者,委員會在由邱泰源報告健康台灣願景、石崇良談健保永續後,就進入閉門會議。醫改會擔憂,實質討論事項內容不公開、更沒有相關實錄,卻會形成國家重要政策建議,有違民主政府的責信與公民參與。
醫改會呼籲面對超高齡化、推動醫療與健康政策改革迫在眉睫,欲提升健保價值,除了增加政府預算外,更要減少醫療供需兩端的非必要醫療,落實支付制度改革,以及投資改變民眾「同卡不同命」的困境,才能為國人帶來下個健保三十。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委員包含: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劉鏡清、教育部部長鄭英耀、台中榮民總醫院長陳適安、台大醫院副院長高淑芬、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長詹鼎正、成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沈靜芬、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醫策會副董事長蔡森田、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李貽恒、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兒科醫學會理事長倪衍玄、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郭素娥、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台灣健康運動聯盟副理事長簡文仁、成功大學醫學院長沈延盛、原住民醫學學會理事長林德文、中國醫藥大學精神醫學教授蘇冠賓、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謝清河、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退休研究員何美鄉。
另有9名顧問分別為,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台北榮民總院長陳威明、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程文俊、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總院長陳穆寬、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安南醫院院長林聖哲、高雄醫學大學校長余明隆、亞東紀念醫院長邱冠明、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